灯光暗下,耳熟能详的音乐响起,只见皮影喜儿在幕布上欢快地跳起了芭蕾。
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薛宏权皮影小剧场里,一段改编自大型歌舞剧《白毛女》的现代皮影戏《喜舞迎春》,让观众耳目一新。乡土气息浓郁的皮影戏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新,变得时尚而优雅。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华县皮影,被称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祖”,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县皮影表演时,在打击乐和弦乐的伴奏下,演员在幕后一边操作皮影,一边用方言和地方剧种演唱。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方言、唱腔和内容的限制,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娱乐生活。
“表演是皮影的灵魂,必须给表演注入新鲜的血液,不然皮影的归宿只能是博物馆。”华县皮影雕刻传承人薛宏权说。49岁的薛宏权已做了整整34年皮影,为了让华县皮影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他不断革新皮影制作和表演方式。
据薛宏权介绍,造型上,传统的皮影只有一个侧面的造型,创新后的皮影有了正面、正侧面的造型,使皮影与观众、角色之间有了互动;表现方式上,将传统的点光源变为无影光源,消除了幕布上皮影操纵杆的投影,画面看起来更干净;演出剧目上,除了传统戏剧,增加了儿童剧、芭蕾舞等受年轻人欢迎的内容。
2016年,薛宏权皮影小剧场共演出100多场,观众人数超过500人,并且走进渭南、西安的多所中小学演出。去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3套“叮咯咙咚呛”蓝色盛典上,在皮影艺人的操作下,迈克尔经典的机械舞和太空步精确地呈现在幕布上,一场中国元素与国际巨星的“混搭”获得了嘉宾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薛宏权创作的《迈克尔·杰克逊》是皮影表演创新的又一次良好尝试。
“今年将创作红色题材的皮影演出,以及寓教于乐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让皮影走进校园,在青少年中播下传统民间文化的种子。”薛宏权说。 (作者:孙红旗 蔡馨逸)
现代皮影戏《喜舞迎春》
皮影《迈克尔·杰克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