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暖和了,演皮影戏的瘾又来了,整理整理道具,再与奈曼旗的几位皮影戏艺人联络一下,让他们也做好准备,今年再好好演几十场。”4月7日,拨通了开鲁县开鲁镇皮影戏传承人高秀芝的电话,这个演了半个多世纪皮影戏的老艺人,为新一年演好皮影戏精心策划着。
皮影戏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而流传至通辽市开鲁县为光绪三十四年设县时,当时,为了鼓励农耕,广泛招徕外地人到开鲁定居。同时,也带来了外地的文化,其中就包括皮影戏在开鲁的产生和发展,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1925年。
皮影戏是我国独有的民间艺术,在白色幕布上所映透出的皮影色彩斑斓、生动有趣,深受人们的喜爱。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纸影戏和土影戏等,开鲁的通俗称呼为驴皮影。它是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灯光、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皮影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演员在半透明的白布后,贴近幕布熟练地操纵皮人活动,并有说唱,在乐队的伴奏下,有声有色地表演剧情故事。
一个皮影戏班子由五、六人或六、七人组成,演出时,演员分前后两排坐在影窗子后面。皮影戏班子的全体人员一般都一专多能,每个人都参加演唱,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分别由影戏班子人员扮演,往往是一人扮多角。过去皮影戏班子只有男演员,建国后,才有了妇女加入,由此逐渐改变了角色“反串”现象。
皮影戏伴奏的乐器主要有三大件:弦鸣乐器,以四胡为主;打击乐器包括鼓、板、锣等;吹奏乐器中有唢呐、笛子等。唱词结构有五字句、三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等。开鲁皮影戏由于受到评剧的影响,在剧中人物塑造上也讲究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根据行当的特点及喜、怒、哀、乐等不同故事情节和情绪变化设计唱腔。在唱法上可分为大、小、杂三种类型。
皮影戏在诞生后的千余年中,一直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但由于近代各种原因使皮影戏难得一见,故而今天真正看过皮影戏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面对开鲁皮影戏的现状,通辽市开鲁县文化馆馆长张永秋担忧地说,开鲁皮影戏由于表演手段、技术和演员队伍的青黄不接,以及先天的不足与现代文化娱乐表现形式的冲击,使得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濒临消亡。虽然有的民间皮影艺人还在坚持演出,但处于分散、业余、季节性演出状态,艺人们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在近百年的岁月里,开鲁皮影戏有过辉煌,亦有过衰落,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末曾放弃,始终将它珍视为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人生财产。作为开鲁镇唯一的皮影艺人高秀芝在县文化馆的帮助下,每年演出前都到奈曼旗找几个皮影戏艺人组建起班子,在文化节和庙会上进行演出。除此以外,到镇内各个小学演出,目的是为让孩子们了解这一民俗文化。(娄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