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陇东黄土塬丘陵沟壑区的环县因其“机趣不朽牛皮人”的老道情“影子”而早已声名远扬,又因清末民初艺人解长春们走村串乡的“一驴驮”皮影戏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一举成为新生的甘肃陇剧艺术及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的前身先音,而使该县乃至整个陇东声名大振、艺术“颜值”逐年攀高。

深秋,我们又一次来到这个色彩斑斓的县城,参观了“环县皮影博物馆”。一张张雕刻精美的皮影文物,一幅幅明灯闪烁的演出图片,一曲曲悠扬委婉的道情音乐,依然那样吸引众人;我们还见到了从描划剪刻牛皮原料到皮影人物戏装道具的制做工序,感受了小窑洞里5位民间艺人吹拉弹唱在“亮子”幕布背后演出皮影戏的现场实况,一折文戏《断桥》绘声绘形,一折武戏《战潼关》惊心动魄,演唱与摆弄皮影配合得那样拙朴巧妙、自然流畅。这种参观时的真切回顾与体验,正好成为之后参加甘肃省陇剧艺术研究会和庆阳市文广局、环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寻根思源”——道情陇剧环县研讨会》的前奏与铺垫。

就在参观皮影博物馆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在县城一家酒店餐厅的简易舞台观看了由当地剧团新近创作演出的陇剧《枸杞红了》,这是一出“精准扶贫双联为民”反映现实生活的大戏,刻画了龙口村人在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克服陈旧意识习惯阻力,大面积种植枸杞齐心致富、崇德尚善的民间故事。主演李龙飞是位90后,两年前饰演过道情戏《吼塌窑》中的一号人物环县老戏班主解长春,和众多演员一样,他感情充沛,演戏非常投入,一举一动十分严谨,但凡开口有唱之处总有一种环县道情淳朴婉啭、清新“然”合的音韵情味。

中国的皮影在西汉时就出现了,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被称作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的影画艺术。环县道情皮影在清末民初著名艺人解长春的变革和创造中将道教音乐在民间演化成的道情曲调与皮影表演相结合形成道情皮影戏,实现了演唱形态上的重大衍生,民间又称作“灯影子戏”,并有着丰富的曲牌体与板式体并存的音乐曲谱、数百部皮影戏文字脚本、上千种精美无比的皮影戏人物造形,致使远村沟壑纵横中的老百姓家喻互晓喜闻乐见,成为当地传衍上百年主要的乡俗娱神文化活动。艺人们用古老、奇特、精致而科学的演出方式延续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传播着民众自古有之的美好愿景,凝聚着世间忠义仁善团结合谐的生活样态,于是被专家们称之为“陇东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又入世界“非遗”保护之列。环县现存的皮影戏民间班社有40多家,较之其他地区皮影消失贻尽的现状,环县当然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皮影之乡”。早期的中国皮影曾随军旅和商队沿丝绸之路流传到波斯、孟加拉、土耳其等国演出。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来,环县皮影出访到奥地里、荷兰、法国、德国、韩国等地,被国际友人称赞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

不可否认的是,环县皮影虽然制作十分复杂,演示中想象力、夸张力和表演技巧性极强,但这种奇特的艺术品种却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民俗、民族和人类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在贫瘠和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皮影艺术却彰显着一种独特、奇妙、厚重的表示生命力量和个性魅力的价值向度。陇东人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尽含在其中。

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各种信息量的日益迸发,环县皮影和由皮影戏新生而来的陇剧艺术受到多种文化娱乐形式的不断冲击。尽管如此,环县的道情曲调至今还在传唱,皮影艺术品还在参展或为文化商品广泛出售,道情皮影戏还在乡间演出,环县的中国道情皮影艺术节还在继续举办着,环县的陇剧团还在持续搞创作,用剧目的实践在进行着活态有效的保护工作。有人用“比翼齐飞”来形容皮影与陇剧双双发展的形态状样;不是说只能放在博物馆里陈列和演示,更重要的是在城乡广阔天地间不断演出,把今天日新月异生活的地气、人气灌注入皮影艺术和陇剧剧目中,使得道情皮影与陇剧艺术根脉紧系、相互映照、相互媲美、美美与共,继续衍展新的生存空间。

“各类人才缺乏,有的甚至断了档,限制着今天的皮影和陇剧艺术的大发展”,同行们在研讨中同样毫不掩饰这种真实的存在,各地演艺界均存在这个问题。三年前,环县民间一位皮影传承人在兰州文理学院的人才培养座谈会上发言,“都说要好好保护,皮影是个宝,那我这戏箱5万元要卖,你要不要?”当时让与会者们心中一愣陷入深思。而实事是,今天没有政府持续重视予以优惠政策,环县民间怎么还有皮影戏班活动?同样,环县陇剧团只有11个正式编制的演职人员,但该团依据政策的阳光使他们形成一个50人的陇剧艺术群体,不然《吼塌窑》、《枸杞红了》新创剧目怎么会相继搬上舞台演出?这种艺苑现象在告诉和提醒着人们,环县皮影和甘肃陇剧能够互相促进“比翼齐飞”,很重要的内因在于环县人的皮影自信、道情自信和陇剧人的艺术自信。这种自信是历史生活在历代人的血肉与精神层面的长期积淀,因其有着一种深远、执着的情结故而才有不可阻隔的文化自信——这是皮影、陇剧各尽其美又美美相映的内核和支点。政策重要,举措重要,文化生态良好,那么文化自信就不会断然流失,艺术的担当精神也不会歇竭,相反会与日俱进,寻求内部和外部新的变革走势,继续衍伸着我们的艺术脉动与文化基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从环县皮影到甘肃陇剧,从皮影历史到今天走向全国精品之列的陇剧《官鹅情歌》《苦乐村官》和陇东引起更多人关注的《医祖岐伯》,文化和艺术总是在沿循着自己的规律而相互关照着,激励着,让各个艺术类种潜心进取“比翼齐飞”,这不正体现着精神和信仰、理想和信念的难以更改的独特魔力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