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我们将前往唐山乐亭,这个沿海小县不仅仅是因为旅游资源丰富而闻名,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这里的名片,因为这里是乐亭大鼓、皮影、评剧冀东的发祥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皮影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称号,都体现出乐亭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一面,这也正是“荣威W5丈量960万平方公里”所要丈量的文化内涵。
刘佳文的皮影雕刻人生
春晚上一曲《俏夕阳》让唐山皮影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这曲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红极一时,助推了人们对皮影艺术的热爱,对皮影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天我们要拜访的主人翁虽不是《俏夕阳》的演员,但他对皮影艺术的贡献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就是皮影非遗文化传承人刘佳文老师。
从乐亭县城到刘佳文老师位于乐亭县胡家坨镇南寨村的家,开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荣威W5带领我们驰骋在乐亭乡间的小路上。今年70岁的刘佳文在上中学期间就对皮影艺术非常热爱,那时很多同学一起学习绘画雕刻,但只有刘佳文坚持下来了,一直到现在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他的皮影雕刻艺术特点是长于设计,刀工老到,造型新颖细腻、逼真传神,着色时汲取油画、水彩艺术特点,比较追求色彩的质感。近年他创作的皮影造型“五虎上将”更是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的特等奖,有收藏家出资2万元求购都被他婉言拒绝了,“我雕刻皮影作品不是用来卖的,而是为了传承和发扬皮影艺术。”
已是古稀之年的刘佳文可谓桃李满天下,皮影的传承落到了实地,他的很多徒弟都带徒弟了,据说在乐亭县90%以上的皮影工作者都是他的徒弟。年事已高的刘老师还是闲不住,每天坚持雕刻皮影,只是眼神和精力的欠佳都让他现在的雕刻速度比以前慢很多了。在几十年的皮影雕刻生涯中,刘佳文老师先后雕刻出《红嫂》《杜鹃山》《洞庭湖》《白蛇传》等现代、传统单出、连台本剧目的影人、砌末,多达几十出。
在谈到皮影发展的现状时,刘佳文说:“虽然现在收藏皮影的人越来越多,但看皮影演出的人少了,皮影艺术是一项综合艺术,不光有皮影造型的优美,要有优美唱腔的演唱者,还要有人专门操纵表演影人,只有各个环节的传承都到位了,皮影艺术才能更好地传承。虽然现在皮影雕刻市场比较繁荣,但如果单纯地追求对皮影造型的收益,那么皮影艺术最终会沦为一种收藏品、工艺品。”
张旭武从小结缘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也是乐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与皮影相比,乐亭大鼓的群众基础更好,因为当地人基本都能唱上几句。从事乐亭大鼓曲艺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张旭武是乐亭大鼓的三弦琴师,他的父亲是知名乐亭大鼓艺人张学圃,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张旭武从小就对乐亭大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他如今对乐亭大鼓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研究。
张旭武告诉我们,乐亭大鼓的艺术因素既包括古典文学的经典形式,又包括民间通俗文学的大众形式。在表演方面广泛吸收民族戏剧的程式因素,唱腔方面是说唱而不是歌唱,演唱时讲究字正腔圆、韵味独特,因此在以前受到大众的欢迎。在谈到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态度时,张旭武表示不乐观,他说如今的娱乐形式多种多样,年轻人很少有再喜欢像乐亭大鼓这种慢节奏的传统曲艺,而原有的观众群则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很少出门,这就面临着观众群日益萎缩的现状。作为舞台艺术,观众是其根本的生命力,丢失了观众就意味着艺术的衰落和消亡。
为了让群众能够重新认识乐亭大鼓,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乐亭大鼓,现在乐亭县近年每年投资10万元举办的“乐亭大鼓百村千场”项目,旨在培养年轻观众。张旭武说:“现在缺的其实不是演唱大鼓的艺人,而是观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