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剪影
胡广志:刘家寨永周皮影新一代接班人,自其姐姐嫁入刘家之后,从小便随家族长辈学习皮影雕刻技艺。1961年10月,全国民间戏剧汇演在昆明举行,刘家寨皮影戏班的演出获得了特别荣誉奖。现在,刘家寨皮影戏班的负责人刘永周师傅,是刘家皮影的第五代传人。刘师傅的祖父是腾冲著名的皮影艺人,父亲刘定忠曾经把以刘家寨皮影戏为标志的西腔皮影艺术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刘永周师傅则于1999年被云南省文化厅正式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的称号。
藏品:腾冲永周皮影
近年来,云南腾冲皮影通过央视等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在业内显山露水、名声鹊起,其独特而精湛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价值已经深入人心。然而,随着皮影演出市场的萎缩,腾冲刘永周皮影这门绝活绝艺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难题。
优美
精雕入微成特色
一扇屏风,一束灯光,娓娓的对白里讲述着多少诗情画意的剧集。“腾冲皮影可考证的历史有200多年。早在明朝时,随着一批平定西南的官兵屯垦戍边,皮影戏也就此在腾冲留传下来。”胡广志向记者娓娓道来。每逢知己,他就兴致勃勃地顺手拿两个老皮影(靠子)给大家唱戏。
如今,在腾冲县固东镇刘家寨,永周皮影已成为云南存留不多的皮影戏班。据介绍,腾冲的民间戏曲艺术活动在民国初年至抗战前期极为兴盛,名噪一时的皮影戏班子最多时曾达80多个,并衍生出东西腔体两大类。而现在,随着皮影艺术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东腔体皮影已消失,只剩下张老黑、李老白的西腔体皮影,由刘永周的曾祖刘登岸继承并流传至今。
据胡广志介绍,永周皮影戏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雕刻线条优美、精细异常。拿刘家知名的几副皮影(靠子)藏品,如穆桂英、岳飞、黄盖、张飞等人物形象来说,微雕精细程度能细致到头发丝的勾勒、衣饰螺旋纹、镂空花团等的微雕,工艺颇难。另外,腾冲皮影独有的走马腔、喊云腔、背腔等,也形成了腾冲皮影独有的特色。
皮影戏历史悠久胡广志供图
珍贵
一张皮影成本过百元
“把生剥下来的新牛皮泡入水中加硝酸以及祖传的调合物配料进行第一次处理,让牛皮不腐。时间充足后,取出绷直晾干,削去牛皮的前后两层,留住中间最透明的部分,而后再打磨、轧平直到雕刻、上色。”胡广志介绍,为了保证品牌质量,一副永周皮影的制作工序相当冗繁,从选牛皮开始,至少需要20至30多个工序。而一张牛皮顶多能做40公分的中等靠子5至7个;一张皮影从选皮到雕刻需要1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因此折算下来,人工雕刻成本费大概为100元左右。最终导致一个皮影的成本价至少在140元以上。胡广志介绍,由于皮影戏演出市场逐渐萎缩,皮影艺术的传承及皮影销售均面临巨大障碍。
瓶颈
市场认知度低下
永周皮影在行家手中往往喊得起高价。一次,一批国外友人就在刘家作坊里淘走了《西游记》4个人物,并出价12000多元。而云南省博物馆也曾一次性买走其50多张皮影。这种偶有的称心交易让刘家欣慰不已,并毅然决然的不断扩大投资。然而在昆明等地,普通消费者对皮影的认知度很低,导致市场需求面也很狭小。胡广志在昆明开设的工作室生意清淡,皮影生意入不敷出。为此,他对皮影的销售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原价400元至500元的皮影(靠子)已经调整为170至270元左右,但仍然难以形成突破。而皮影戏演出的落寞,更加重了追加投资皮影制作的负荷。“以前逢年过节,请刘家寨的戏班唱一出戏是要排队的,演出红火时,有钱你也不一定能请到。但是现在皮影戏逐渐被电影、电视等现代娱乐方式所取代,看戏的人已经非常稀少,就算有演出,一个7至8人连吹带唱的戏班子演出一次,顶多也只能收入几百元。这种境况甚至不能养活戏班。
为了使皮影形成规模生产并上市销售,刘家作坊高薪培育雕刻人才,并致力创造更多皮影产品和造型人物,一来二去资金链最终面临断裂问题。
借鉴
唐山以戏代销撑起一片天
如何让腾冲皮影走出村寨,并成为一个活跃的交易商品。胡广志家族早就为此慕名前往过唐山考察。“唐山皮影在当地甚至全国都很火,光看当地的皮影公司数量就能看出其产业的兴旺,许多中小型公司一年怎么也有个100万左右的营业收入。现在我们皮影靠不上演戏来盘活了,我觉得走商旅线路推销,找旅游团队或公司等合作有望寻找到商机,让腾冲皮影成为旅游纪念品、赠礼礼品与收藏品集合的特殊手工艺商品。”
一个唐山经营皮影的批发商告诉记者,在唐山卖皮影不一定得开公司才能赚钱,通过网络销售他一年也能实现七八十万的营业销售收入。且在市场上经二三线经销商转手,较好的30厘米~40厘米长的皮影的价翻两三倍。
唐山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唐山皮影能在全国热销,其实全与皮影戏推广有关。这一张名片发得好发得远,自然创造了活跃的销售市场。唐山市皮影剧团团长介绍,唐山皮影戏在文化部都很出名,经常受邀到比利时、巴西、南美洲等世界各地演出,在本地皮影戏能走进学校、企业、单位等演出,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逢年过节,皮影戏更受欢迎。皮影戏剧团团长认为,唐山皮影戏能成功,关键是在创新,比如唱腔根据市场调整说白,剧目结合现代时尚编写现代故事,研发出荧光戏等。而皮影在市场的运作成功关键是靠文化牌,就是以戏带销。他认为云南也可找这样的突破口。
弥补
学紫陶产业 创新要随潮
省文产办副主任、研究员赵晓澜认为要想光大腾冲皮影的产业化发展,其实可以参考云南建水紫陶的发展概念。因为建水紫陶就是一个从传承、建设、开发、创新都有激活机制的产业。“腾冲皮影我也看过,个人觉得有些厚重。我就在景星街上看到许多省外皮影已经输入昆明市场。作为手工艺品它们组合灵活,装饰性很强,在传统的皮影概念上有突破。赵晓澜介绍,尽管腾冲皮影目前是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由于传承少、没有新剧目的研发、活动场所有限、传统的群众基础薄弱,使得腾冲皮影发展几乎停滞。要让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生态环境,而这个环境的打造除了有足够的传承人,还需要有开发创新,特别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开发。要想发展腾冲皮影,这四大难题都有待解决。(张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