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皮影戏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是宋代中原皮影戏重要的嫡脉。皮影造型古朴,体制简练,雕绘结合。冀南皮影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对白口语化,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冀南皮影演出时以板胡、二胡、闷笛、三弦、唢呐、笙等乐器伴奏,武场另配有鼓、锣、镲、号、梆子等。
冀南皮影戏基本特征
一、冀南皮影戏是宋代中原皮影戏重要的嫡脉,它与河南皮影及豫北梆子腔有着重要联系。
二、冀南皮影戏造型古朴、雕绘结合,造型体制简练,体现着我国皮影戏的早期风貌。
三、冀南皮影戏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是口传心授,对白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表演起来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四、冀南皮影戏班社与传承依然保持传统的习俗,基本体现原生态皮影戏表演形式。
冀南皮影戏艺术价值
冀南皮影属于宋代中原影戏一支嫡脉,较多地保持着我国皮影戏的早期面貌,它相比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在造型、剧本、唱腔、演出形式等方面有着非常强烈的差异,更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冀南皮影戏造型粗犷古朴、线条简练、雕绘结合,充分体现着古代中原影戏的造型特征、体现着我国皮影戏的早期特征。冀南皮影戏演唱没有文本,完全是口传心授,具有口语化、方言化的特征。
对于冀南皮影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是对我国皮影艺术历史、流传和现状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全面认识。对于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国当代民间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冀南皮影戏濒危状况
冀南皮影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时至今日却陷入十分尴尬的生存境地,大多数皮影艺人年事已高无法演唱,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很少,影戏箱也越来越少,有的班社只留下道具,而艺人已经没有了。据在冀南6个县的统计,现在尚可演出的皮影戏班社已由解放初期的100多个减少至10余个,皮影艺人由过去的近千人减少到100余人,演出剧目从过去的200多个减少到30多个,而且演出场次越来越少,演出范围越来越小。传统的皮影表演技艺难以得到传承,其唱腔、口传剧目、雕制方法等,几乎面临失传。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冀南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