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拟让皮影戏“活”起来
有谜曰: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边哈哈笑。谜底就是皮影戏,在宁夏南部山区俗称“牛皮灯影子”。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受人们欢迎的“牛皮灯影子”因后继无人正濒临失传。近日,西吉县政府对“皮影戏”班底摸底调查发现,目前全县仅存5支皮影戏队伍,皮影艺术正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皮影最初采用厚纸雕刻,后来改用牛、羊皮,是集剪纸、美术、说唱、念白、吹打为一体的动画艺术,被人们称为舞台戏曲先导。据了解,在宁南山区西吉县广为流传的皮影艺术,人物造型丰富,皮影轮廓俊俏有神,仅头部造型约有千余种。由于深受陕西西路皮影弦板腔、碗碗腔的影响,大部分西吉皮影音乐采用秦腔演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一台乡村皮影戏,多则8至9人、少则5至6人演出,所有设备只需一副担子即可挑完,堪称民间文艺小分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都有电视机,条件好的上电影院看电影,谁还看皮影戏呢!”今年26岁的西吉县城居民王晓娟坦言,如今爷爷奶奶做过的皮影戏担子都被压箱底了,很少拿出来再演。前不久,西吉县文化局对全县皮影戏表演队摸底,发现仅新营、苏堡、平锋、将台、王民等乡镇尚有皮影队,且大多文武乐队伴奏人员不全,皮影影身做工粗糙,已极少演出。唯一道具、乐器齐全,演出质量较好的王民乡皮影队,其司鼓、操作影子人员却都是外地人。
据西吉县老皮影艺人介绍,现在极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皮影戏技艺,而受皮影戏技术“传里不传外”的传统思想约束,西吉皮影戏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
日前,记者从西吉县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西吉县准备组织人力、财力,征集、收藏流散于民间的皮影道具,并通过经费扶持、技术培训、举办全县皮影戏调演等方式,让沉睡多年的皮影戏“活”起来,通过一系列措施抢救、保护皮影戏艺术的传承。(记者 尚陵彬)
(摘自 《宁夏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