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的锣鼓、清脆的唢呐、五彩的花绢,喜庆的地秧歌扭起来;“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边哈哈笑”,戏台上的滦州皮影活灵活现……时值马年春节将至,河北滦县“滦水龙翔,秧歌绽放”,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1月10日,大型公益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燕赵之旅”率先走进滦县,以非遗大集、非遗集中展示和滦县地秧歌汇演等活态非遗观摩形式,将滦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给社会和大众。
作为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滦县拥有丰富多彩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滦州地秧歌和滦州皮影。
44岁的滦县秧歌高手老铁一直致力于让冀东秧歌走出冀东,舞出身姿,扭出水平。他介绍道:“滦州地秧歌不仅保留了过街秧歌大、中、小场全部秧歌形式,还保留了其他地区已不见的唱秧歌。而冀东秧歌与其他地区秧歌最大的不同是有更生动的剧情表演,不要求整齐划一的舞姿,而要求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舞姿、肢体、眼神反映剧情内容、人间的喜怒哀乐、真善美。这使得冀东秧歌的表演内容更丰富,艺术内涵更广泛。”在他的组织倡导和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地秧歌已成为滦县的全民活动。目前滦县14个镇(街道办)均建有秧歌队,全县地秧歌爱好者达到2万多人,可谓“村村都有秧歌队,人人都能扭两下”。
滦州皮影因其行当齐全,唱功精细,雕刻精湛,风格独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如今,这项古老的艺术也逐渐在当地的中小学校园生根发芽。滦县成立了滦州神龙少儿皮影艺术团,以滦县皮影艺术研究会为依托,编写皮影校本教材,编排以滦县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节目,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滦州皮影的历史并学习其唱腔、操纵、表演等,使得滦州皮影的传承有望。
此外,此次非遗大集上还展示了滦州评剧、剪纸、吹歌、小柳编、中国北派魔术、滦水砚制作工艺、麦秆画、滦州婚俗、滦州小驴肉制作工艺等近三十项非遗,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全方位立体体验,民众在欢乐祥和的氛围里享受了中华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盛宴。
据悉,《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燕赵之旅》大型公益活动随后将陆续走进河北省其他特色文化县,以“非遗田野调查”的形式,对当地的非遗做细致的梳理、考察、记录,把非遗宣传和非遗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期为河北省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图为滦州神龙少儿皮影艺术团的小演员在表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