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孙英,女,汉族,1943年11月生,海宁市海洲街道人,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进入浙江省皮影剧团,担任皮影戏前台演员,2004年成为海宁江南皮影艺术团首批皮影戏演员,一直演出至今。主要作品有《水漫金山》、《小花猫钓鱼》、《围巾情》等。
马孙英于1959年6月考入海宁县文艺培训学校。经过三个多月的带薪学习,9月份完成学业,被分配到浙江省皮影剧团工作。1960年,马孙英拜皮影表演艺术家魏柏荣先生为师,专攻文武旦角。12年的学艺生涯里,无论烈日当空,还是三九严寒,马孙英一直勤学苦练,学会了“打、唱、念、做”的皮影表演技巧。在实践中,她时刻牢记师长“不嫌其烦吃点苦,用心练好基本功,做一个对得起观众,台上台下一身正气皮影艺人”的教诲。
1959至1963年,马孙英和同事们一起为7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演出了皮影戏,曾多次为中央首长作招待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表扬。1978年和1983年,两次由县文化局借调赴省文化厅作招待外宾演出,均圆满完成演出任务。
马孙英教外国小朋友表演皮影戏
2003年,作为老艺人的马孙英参加了市主管部门召开的“海宁皮影戏抢救保护工作”座谈会。会后,她积极投身于抢救海宁皮影戏的工作。同年11月,她积极配合师兄沈圣标开展“江南皮影艺术团”的筹建工作。2004年,海宁江南皮影艺术团正式成立,马孙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为了更好地抢救、宣传海宁皮影戏,她积极开展与皮影戏相关的工作:一是收集、准备各种道具、器材设备(包括缝制影偶)等迎接演出;二是排练《龟与鹤》、《鸡斗》、《两朋友》、《采蘑茹》等新节目;三是言教身传,努力做好带徒传艺工作,主动、耐心把海宁皮影戏的舞台操作要领及唱腔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学员;四是收集、整理、撰写了《海宁皮影戏舞台技艺要点》、《忆师》、《对海宁皮影戏的几点浅见》等文章,发表于《中国木偶皮影》及地方文艺刊物;五是主动为剧团收集、整理编写剧本,2007年和2008年编写了神话剧《水漫金山》、童话剧《我知道》;六是积极带头参与皮影艺术团节目的演出。
马孙英曾先后随团应邀去伊朗、杭州、上海、唐山、成都等地演出,深受各地观众的喜欢。2006年12月,在浙江省第二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汇演中,演出的《鸡斗》获金奖,马孙英个人获银奖,2012年12月,在浙江省第四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汇演中,马孙英表演的《水漫金山》获优秀创作奖、《小花猫钓鱼》获铜奖。
近年来,她为了更好地传承海宁皮影戏,长期坚持参与公益活动,主动联系乡镇或基层文化站,安排送戏下乡活动。2006年以来,马孙英和她的团友们已为本市十多所中小学和外地民工子弟学校演出和传艺,受众面达2万多人次,引起广大青少年的良好反响。
2009年11月29日,马孙英与团友们在横店影视城参加电视剧《叶问传奇》的拍摄。2010年1月30日,又在横店影视城参加电视剧《新地雷战》的拍摄。通过电视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海宁,了解海宁皮影戏。
作为一名皮影戏老艺人,马孙英表示,从事民间艺术一定要有敬业精神,以团为家,努力和钻研皮影剧种,探求海宁皮影戏新的发展途径;以传统剧目为依托,创新皮影戏表演形式,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服务于大众的优秀作品;努力培养更多的皮影戏学子,将海宁皮影戏世代相传。
马孙英、魏荣根、赵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