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开幕第四天,恰逢全世界儿童最期待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上午九点,非遗博览园一开园就迎来了很多身穿节日服装的小朋友。风车、“蝉叫”、糖画……看似古老文化汇集的非遗园,却成了孩子们的天堂。骑在父亲肩上看演出、带着妈妈骑双人自行车、亲手表演皮影戏给爷爷奶奶……孩子们在非遗园玩得尽兴,也学到了很多祖辈传下来的悠久的非遗知识。   

自导自演

几个孩子凑出一出《西游记》

在巴中馆的皮影戏台前,记者看到很多大人坐在观众席,相互交流着什么。“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皮影戏了,但那个时候少,只有过年过节才有表演……”一位老奶奶说,“今天带孙孙来看,我也顺便来回味一下童年,没想到他也喜欢皮影!”

“我们十点钟表演皮影,小孩子们看得可入迷了,想到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于是就请这些台下的孩子们来到幕后现学现卖,让家长们在台前欣赏由孩子们创作的皮影秀。”负责表演皮影戏的正是巴中皮影传承人肖德秋的儿子。看孩子们喜欢,他也乐得教孩子们操作皮影。

舞台幕布上,四五个孩子分别拿着孙悟空、老虎、杨戬等皮影人物,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西游记》,还各自配音,打得不亦乐乎,把台下家长们逗得哈哈大笑。而在后台,孩子们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大家都非常认真,一个小女孩说:“我第一次耍这个,多好耍的!”她不断向旁边的师傅询问:“这个好多钱一个哦,我喊我妈妈帮我买一个。”有家长也愿意让孩子更多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我们娃娃第一次碰到皮影就能亲身体验,确实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哦!”

传承太难

能演能制作巴中皮影的只剩几人了

巴中皮影包括民间皮雕传统戏剧人物的工艺美术和民间皮影戏演出两大部分。据了解,表演皮影戏的皮影剧团已由1949年的68个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19个,现存的就只有李玉湘、肖德秋、张纯玲三个了。而能制作皮影的作坊也由1949年的13个减少到今天肖德秋、李玉湘和下八庙镇的张美信三人了。

昨日,记者在巴中馆内见到了正在精心制作“门神”(皮影人物民间称“门神”)的肖德秋。他告诉记者,皮影是他家传手艺,到自己这里已经是第七代了,早在2006年,巴中皮影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自己也成为非遗传承人。“皮影的制作非常麻烦,做一个‘门神’至少要三天才能完成,还不包括原料准备时间。”巴中皮影在制作前要选择放血而死的大黄牛皮经过“发汗”“浸泡”“刮毛”“去筋”“晾干”“下料”后才能雕刻制作。

巴中皮影相较于其它地区皮影,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肖师傅说:“我们的皮影和其他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做的各种造型是按照川剧的服饰进行制作的,因此给人的感觉要粗犷些。”至于一场皮影秀要多少个皮影才能完成,“至少六个”他说。据了解,在非遗节期间,巴中馆将于早上十点和下午三点各放映一场皮影秀,让大家感受巴中皮影的魅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