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南县倴城镇西八户村,是我县一个具有2000多口人的自然村。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村里就培养出一批皮影艺人,每逢夏天或者农闲之时,村里都会搭台演出皮影。当时的文化生活缺乏,尤其到了晚上都无事可干,就边乘凉,边拿着小板凳、马扎子和用麦秸编成的墩子,前来欣赏声情并茂的皮影演出。
唱皮影,首先就得有一个影台。西八户村的影台,是搭在一个叫做“大庙”的高台之上,四周用布围好,里面搭好架子,前面用较薄的白布扯起,是谓之于“影窗户”的银幕。银幕后面站好十几个号称“影匠”的演唱者与“耍线儿”的操作人员。演唱的人员角色各异,各有分工。其中有人是唱“生”的,即剧本里面的年轻男人;唱“小”的,即剧本里面的妇女角色;唱“大”的,即里面的黑脸人物;唱“髯”,即里面带胡须的长者。其次,还有连说带唱的丑角、端茶倒水的丫鬟、婆子等下人。那些被称作“耍线”的操作人员,则是些技艺娴熟的艺人。除此之外,还有打鼓的、敲锣的、拉四根弦的奏乐人员。台里一侧,栓有一个铅丝,上面挂有各式各样的,用驴皮刻制的染有颜色和带有箭杆的各种影人,以及根据剧情雕刻出来的桌椅板凳,骡马牛驴等动物,还有各式兵器和一些车辆家具等。由于雕刻者技艺高超,这些影人和道具都呈立体感,栩栩如生。为了将影人的影像清楚地在银幕上反映出来,影窗里面挂有一盏放有豆油浸泡的十几根粗大的灯芯,点着后亮亮堂堂。灯下放着皮影脚本即所谓的“影卷”,专供演唱人员使用。待到开幕之时,窗上摆满各种应用道具,随着乐声响起,坐在台下的观众,都睁大双眼,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根据剧情的发展安排,影人登场,通过演唱人员的道白、演唱,在加上“耍线儿”人员的操纵,这些带有箭杆的影人,就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皮影表演,虽不同于戏剧,不是真人形体出现,但通过技艺人员的演唱与操作,同样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有触动人们情感的故事情节,有喜怒哀乐的心理变化。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悠扬悦耳的琴弦声、抑扬顿挫的演唱声、活灵活现的形体动作,完全能够将观看的人们带到剧情里面,随着人物出现的“喜”而欢欣鼓舞;出现的“愁”而忧心忡忡;出现的“悲”而痛哭流涕;出现的“恶”而义愤填膺;出现的“善”而赞不绝口。比如,在演唱历史剧目《五峰会》时,由于当时的宋朝皇帝宋神宗,昏庸无道,听信谗言,陷害忠良曹克让一家。而曹家仍然忠心为国,举家三代西征,打败入侵的西羌敌兵,捍卫了大宋疆土。这些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在劳动之余,还在加以议论。
在皮影演唱过程中,这些演唱人员必须具备识文断字、嗓音洪亮的先决条件,如果稍有不足,就会出现笑话。由于原来的老演员,都是贫寒人家出身,有的识字不多,甚至有的根本不认字,而本身又有这个爱好和演唱天才,这样,在唱词时,就得有人在旁边给他小声提醒念叨,他再一句接一句地唱下去。这里有一个笑话,至今人们谈起来,还是津津乐道,笑口常开。一次,提词人在唱词人唱完后,剧本里写着“白”,也就是不再唱而该说白话了。这个提词的先生偏偏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小声说“白,不唱”,这位演唱者没有理会这些,又接着唱下去“白不唱哎哎哎!”这下,将台里台外所有的人们都逗得捧腹大笑起来,没办法,只得停顿一个片刻,接着再唱。好在都是村里人,谁都没有在意,也没有一个人去抱怨他。
有人操纵影人,有人在后面演唱,这是皮影戏不同于其它剧种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亮点。根据剧本的故事情节、内容拓展,演唱者和操纵人员必须依附剧本的要求,将情节和动作形成一体、融汇贯通。既不能独立特行,又不可顾此失彼。再拿上战场厮杀为例,演唱人员依据所扮角色,对着剧本台词演唱,并要根据剧情,其演唱出腔调必须达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音强音弱、节奏快慢、振聋发聩的效果。该文绉绉的时候,不能粗粗鲁鲁;该哭的时候,一定哀哀切切;该诙谐幽默的当口,就得发出引人发笑的语言。那个操纵影人的也不能脱离情节要求,将形色各异的影人和道具搬上荧幕,其动作要求也要处处吻合。帝王将相、武将文臣、才子佳人、丫鬟婆子、贫民百姓,都得准确到位、循序上台。各种形体动作,更应相辅相成,不能游离剧情以外。如果脱离这些原则,自行其是,你唱旦角,我拿胡子影人;你说“备马”,他偏给你牵牛;你说用饭,单单上来一壶水,如此下去,一出戏非砸锅不可。
除此之外,台里还必须有几个聪慧机灵之人,预备着在演唱期间拾遗补漏。比如,有一次演唱“瓦岗寨”剧目,里面的程咬金登场。由于匆忙,操纵人员将老程的兵器斧子,错拿成了扎枪。台下人们看后正诧异间,只听得里面唱道:“程咬金,着了慌,没拿斧子拿了枪,换去!”而后迅疾调换。因为演唱者应变能力快捷,将操作人员的失误放在了角色身上,引导人们想到粗粗鲁鲁的老程,在应对敌兵来临之时,拿错兵器顺乎自然,完全无损整台剧目的演出。还有一次,在演唱一个发生火灾的场面时,其中有一个下人,见到火起,着急地喊:“烧啊,烧啊!”接着,过来一个官员模样的人,对着他猛踢一脚,骂道:“他妈的你嫌火还小吗?”这个下人紧接改口说:“水筲,快来水筲!”意即快拿水筲拎水来救火。通过这点,给人的启发是在文艺表演方面,缺乏哪方面的人才都是不行的。
由于时代的变迁,形式的发展,人员的离去,西八户村的皮影戏在40年前就已逐渐荒废,但冀东地区的这一文艺奇葩,已经和评剧、乐亭大鼓被称为“冀东三枝花”,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文化、文艺重要项目。尽管皮影戏在这个村里已成过去,但在省、市、县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在全县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就是西八户村的一些皮影艺人,也已培养出后代,分布到各地区进行演唱。目前,县里已经有了经国家批准的“滦南县文化促进会”,里面设立了“皮影文艺研究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皮影戏这一传世之作,定会迎来鲜艳夺目、鲜花盛开的春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