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灯光亮起,白布幕帘拉开,挂于12根斑竹竿上……一拨艺人操纵皮人,运用灯光之影,配合道白、唱腔比划等各种动作,伴着川剧节奏的锣鼓声、唢呐声……6月13日,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黄包村,由当地民间艺人表演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皮影戏,吸引了周边近百人前来观看。

  巴中皮影是流传于该市境内的一种民间艺术,包含戏剧人物工艺美术皮雕和民间皮影戏演出两个部分。

  皮影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选择大黄牛皮经过发汗、浸泡、刮毛等6道工序备材;再绘画纸人,将要雕制的皮人头、身、四肢分画于纸上;后将纸人画各部分粘贴在牛皮上,用40多把不同类型的雕凿工具进行棰刻,刻好后上色;再用手工熬制的明油浸泡;干后用粗麻绳将多处关节部位进行连接,组装成人的身躯和四肢,在桩上加三根提签(背部和双手),供走影之人操作。人、头分开制作,演戏时按人物角色变化临时组装人头即可。

  巴中皮影戏的演出在民间称“皮鞑鞑戏”、“皮影儿戏”或“灯影儿”,是真人在亮子上(又称白布帘子)操纵皮人,运用灯光之影,配合真人的道白、唱腔,比划各种动作进行演戏。巴中皮影戏其实就是皮影人演川戏,所以唱腔为川戏的“昆”、“高”、“胡”、“弹”、“灯”。伴奏乐器与川剧伴奏乐器相同。演出的部分地方戏如《斩巴蛇》、《牡丹灯》、《四下河南》等都是可考的巴中历史故事剧。

  巴中皮影始于何时无书可考。据《巴中县文化志》记载:“川北地区早在宋代就有皮影戏。”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巴中县(今巴州区)共48个乡镇就有68个皮影剧团,且全县有13个皮影雕刻作坊,可谓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巴中皮影戏曾应邀到北京演出,应邀参加过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展演,受到海内外专家和宾客高度赞誉,被列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009年6月,“巴中皮影”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化部联合颁发的“太阳神鸟铜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