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故乡射洪县城,有一位鲜为人知的人物:年过七旬,高高的个子,清瘦黝黑的长方脸镶嵌着两抹细密的串脸胡,尖尖的下巴上一抹胡须浅短而粗壮,灰白的头发盘卷在头顶,时常伴有丝丝咳喘声。他是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原“射洪县彩色皮影川剧演唱团”团长柳成。

柳成最先认识皮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那时他与朋友在重庆一小商店里,发现了用牛皮雕刻成各种人物、道具的玩意儿,看上去精致而美妙,摇弄起来活灵活现。出于好奇,他买下了这些玩意儿。

1974年,爱好川剧的柳成先后学习了二十多台皮影川剧的演出技巧,和兄弟、侄子组建了皮影演唱队,四五个人挑着皮影模具和行李,在一些乡村大坝搭起台子,后面挂一块大大的幕布,前面摆一张桌子,借着太阳光或灯光,自己在下面靠十根指头,摆弄那七八个皮影模具的支撑杆,配合唱出各种人物的川剧唱腔,加上音乐、锣鼓,就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川剧,让许多人大开了眼界,连十里八里外的乡亲都赶来看稀奇。

初演的成功给柳成带来了无限喜悦,从此演皮影剧就成了他的职业。听说皮影剧下乡了,乡亲们老远就跑来帮他们挑模具、抬行李。那时生活水平还不高,大队特意给他们安排食宿条件都很好的人家住宿。

八十年代,柳成的队伍不断壮大,他见到好的皮影模具就买,模具也越收越多。后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由七、八个人组成的“射洪县彩色皮影川剧演唱团”。有了正式队伍,他凭介绍信在射洪、三台、盐亭等乡村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人们不仅给他们提供好的食宿,还给优厚的报酬。他们把这些钱用来添制现代音响、灯光设备。

由于他超凡的表演技艺和对皮影川剧作出的贡献,1980年,柳成经人推荐加入省曲艺家协会,成了名符其实的皮影表演艺术家。后来,他在县上组织的各种文娱表演和年度表演中,荣获过多次大奖。

然而八十年代中期,电影电视的普及给皮影剧带来致命的冲击,使这一从唐代就流传下来的艺术剧种日渐冷落,柳成的皮影川剧团也渐渐难以生存。1988年底,实在维持不下去了,他才停了下来。

他把他那心爱的皮影模具收拾起来,逐一清点,近300件,完整三套,可供三个剧场同时演出。这些模具,有牛皮做的,还有驴皮做的,精致美妙,质量上乘。他把模具像宝贝一样捧在手中久久端详着。

为了维持生计,他做起了卖菜生意。天天拉板车早出晚归。前几年,朋友看见他,劝他把皮影剧团恢复起来,给他说现在的人看电影没多大兴趣,电视也看惯了,许多年轻人都没见过皮影剧。据说2005年,全国仅存四、五个皮影剧团,恢复皮影剧,一定会有不少的观众。

柳成也想恢复彩色皮影川剧团,他做梦都在演皮影剧,热闹的剧场,动人的川剧,刚柔的唱腔,阵阵的掌声,多次把他从梦中惊醒。可是,他年岁大了,没有钱买车。到南方打工的兄弟、侄子都不肯回来演川剧,想教徒弟,又没有人愿意学。他只有把皮影和他的彩色皮影川剧团放进心底里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