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它利用灯光(早期用食油灯),把涂了颜色,镂雕玲珑的皮影人及各种物象等覆在幕布上,随着歌唱和音乐伴奏而动作,表演出一定的故事情节。皮影戏始于东汉,最初为纸质剪影,至唐代开始利用马皮革制弄影人像来代替画纸人像,成为名副其实的“皮影”,宋代皮影戏达到鼎盛时期,皮影演出在瓦市之间蔚然成观。历经数代艺人努力,终于形成一种拥有完整艺术表现形式的民间戏剧样式。

  上海皮影出现在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第一代艺人毛耕渔学艺于浙东皮影班,回到家乡之后开始组班开演,上海皮影兴盛于此,至今已有百余年,历经五代传承,到长宁皮影班已经是第六代传人。与北方皮影有着显著差异,长宁皮影属于江南皮影的一种,它主要以吴语为表现形式,唱念均以本地方言为主,使百姓闻之亲切如故;其剧本、曲调全部由自己创作完成,多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武侠小说以及当地掌故为题材,为人们喜闻乐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传统剧目有《封神榜》、《隋唐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