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行,从11日开始,本报推出了“寻访民间艺术大师”栏目,走近那些面临消失的传统技艺,让我们一起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而努力。寻访电话:13176656762。昨天,本报记者走近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遗”名录扩展项目的“济南皮影”,探访它的前世今生。

在诸多民间艺术渐渐失传的今天,济南皮影却依靠着祖孙两人一直在不断发展,不仅有了正面亮相的皮影,还将皮影的材质变为塑料,成功创作出了卡通皮影、斗牛士皮影和日语、英语配音的皮影戏。

祖孙俩撑起济南皮影

李家皮影,就是济南皮影。2008年6月,济南皮影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遗”名录扩展项目。济南皮影的“前世”很复杂,济南皮影的“今生”就只有两个名字,爷爷李兴时,71岁。孙女李娟,才24岁。李兴时说,李家皮影有100多年的历史,到他是第三代,到李娟是第五代。

从五六岁开始,李兴时就开始跟着父亲李福增学习皮影,七八岁开始上台表演。从爷爷李克敖开始演皮影,到父亲李福增,李家的皮影戏已经有了不错的名声,家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我那时候能吃上饭穿上衣了,上午演、下午演,一天下来能挣8块钱,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可是因为家境好了,父亲对业务要求严格,我经常挨打!”李兴时回忆说,当时父亲经常说他,能吃上能穿上,对他来说是个坏事,他应该穿破衣破鞋,业务就能上去了。为了让他业务精进,只要演错了,父亲就会拿皮影的竹竿敲他的头。“那时候对父亲,就是一种怕,就是买好东西给我吃,买新衣服给我穿,我也怕,跟着走路,怕,跟着演皮影,也怕,我对父亲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只有怕,才能学到东西啊!现在想来,这种挨打是多么珍贵啊!”

24岁的孙女李娟继承了爷爷的衣钵,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能够独挡一面,“从2008年开始,她就一个人创作剧本,雕刻皮影,演皮影戏,一个人表演一台戏完全没有问题了!”

济南皮影的百年历史

说起李家皮影的发展史,李兴时提到三个名字——“李不死”、“假女人”、“没出息”。这三个更像是绰号的名字,是李家皮影三代人李克敖、李福增和李兴时曾经的艺名。李兴时说,别看不是那么文雅,但以前表演的时候,牌子一挂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名号。

李克敖与皮影的缘分,最早始于 19世纪末,也就是他十六七岁时。当时村里来了个“调影影”的,叫张盛旺,河北滦县人,就住在李克敖家。又看表演又聊天,李克敖慢慢迷上了皮影。在当时,艺人戏子属于“下九流”,但在李克敖的坚持下,他如愿拜了张盛旺为师。

李兴时的父亲李福增从五六岁起就开始学皮影。李福增的嗓音得天独厚,单是《盘丝洞》,七个蜘蛛精的声音,他就能学出五种来,而且惟妙惟肖,因此有了“假女人”的绰号。

为什么李兴时会有“没出息”这个艺名呢?那时候父亲管教十分严格,而年幼的李兴时在学艺和表演时,常常因为鼓没敲好,或贪玩等,被父亲斥为“没出息”。“我父亲告诉我,既然选了这条路就得好好下工夫,要不怎么能把皮影演好,让观众喜欢?观众不喜欢,你就没饭吃。”

文革时,李兴时被下放到济南机床二厂,一干就是十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济南工人文化宫发现,招了进来,从此与皮影没再分开。

百年老皮影人

将亮相非遗博览会

“这次,非遗博览会,我将把我们家珍藏的百年老皮影人带去展览,你看都装裱好了!”这是李兴时的宝贝,一般不轻易示人,是他祖父和父亲传下来的五个珍贵皮影人。

记者看到有他爷爷李克敖老先生1900年制作的《盘丝洞》人物朱英英、1920年制作的《火焰山》人物铁扇公主、1930年制作的梨山老母,还有他父亲李福增于1940年和1950年制作的四大天王之一的摩里红和《封神榜》中的比干丞相。这些都是“文革”期间李兴时藏在盛咸鸭蛋的坛子里保存下来的。

记者看到了那几个宝贵的皮影人,其中一个是1900年李克敖做的《盘丝洞》人物之一朱英英。这个装裱在镜框里的朱英英,虽然看起来黑乎乎的,不像现在的皮影人那么生动艳丽,但对李家皮影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皮影材质的改变是李兴时的一大变革,他大胆采用了塑料来制作皮影人物。“当时很多人讽刺他,说那不叫皮影,而叫‘塑料影’,可是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我创作的皮影戏《西游记》之后,再也没人说了!”

“85后”传人

让老皮影国际化

提到孙女,李兴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李娟是我最大的安慰。”

李娟只有24岁,却已经是皮影行家。从小就跟着爷爷玩皮影,画样子,到初中就能单独演出了。李娟学过美术和音乐,曲艺家庭的氛围,让她琴棋书画样样都会,这为皮影的制作和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可以头顶、嘴叼、手脚并用的控制皮影,打击锣鼓,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说这话的李娟已经是底气十足了,这次非遗博览会上的皮影演出,主要就是她来负责,爷爷则主要负责山东说唱的表演。

“《荷花仙女》就是她的代表作,自编、自导、自演,戏里的所有道具也是她自己做的。”爷爷李兴时对李娟赞许有加,全运会的时候李娟制作了泰山童子的正面形象,这是一个创新,因为皮影不管是怎么走,怎么亮相,始终只有一个侧影。


  “前面有路我偏不走,皮影需要改革,必须与现实结合才有发展。”这是李兴时的观点,也是他与李娟共同的理念。现在的皮影戏与传统的已经有了很多不同,思路更宽,李娟自创了一部《我家有个机器人》皮影话剧,把LED灯光技术用在皮影上,把话剧的成分带进了皮影表演,很受孩子们喜爱。

“我找了大学里面的英语、日语朋友,一起为皮影戏创作外语版,引进了斗牛士的形象和西班牙斗牛士的曲子,让更多的时尚元素包装传统皮影戏,让更多的现代人喜欢上济南皮影!”这是李娟已经开始尝试的,也是她今后的奋斗目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