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隆重庆祝自己的10岁生日,回顾和总结10年间该团在文化体制改革、蒲剧艺术创新和戏剧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成就。同时,运城文化产业领域又一新地标——蒲景苑正式开业。 

 为庆祝蒲剧青年实验团建团十周年,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题词“春风化雨 百花绽放”。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题词“戏剧摇篮育英才岁月如歌,青春蒲苑映红梅前程似锦”。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季国平题词“十年艰辛育才俊,卅朵梅花映蒲苑”。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题词“风光无限 鹏程万里”。 

 中国戏剧家协会、国家京剧院、山西省文化厅分别为此次活动发来专门贺信。文艺界知名专家曲润海、周育德、谭志湘、吴乾浩、郭士星、翟德年等前来祝贺。  运城市政协主席柴林山,运城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宇出席庆典并为“蒲景苑”揭牌,运城市政协副主席潘和平、张冠莅临现场祝贺。 

 中国戏剧家协会在贺信中说,10年来,运城市蒲剧青年团“坚持继承创新、改革发展理念,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群众,创作演出了《山村母亲》《山乡辣嫂》《还债局长》《杨门女将》《银屏公主》等一批优秀剧目,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和蒲剧艺术后备人才,为我国戏曲艺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对此表示崇高的敬意!” 

 柴林山代表市四大班子对此次活动表示祝贺。他指出,过去10年,是青年团积极探索基层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在逆境中崛起的10年。10年来,青年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大力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为弘扬河东文化、促进运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服务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希望青年团继续抓住当前国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东风,再创佳绩、再攀高峰,为运城市培养更多的戏剧人才,创作更多的精品剧目,为做大做强运城的戏剧产业和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运城市蒲剧青年团的领军人景雪变,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10年来蒲剧青年实验团所走过的不同寻常的长征之路、胜利之路后说:“意义不在时间,而是在奋斗中获得的经验启示。这就是:一、推动戏剧的繁荣和发展,首要的是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推进剧目建设,是繁荣戏剧演出市场的源头活水。三、建立一套有利于现代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培训基地,是为蒲剧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的关键所在。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有作为的文艺团体应在不断探索中壮大实力。五、要积极倡导艺术家重视社会责任,发挥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力量。”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创办于2002年,建团初期一无团址,二无排练场所,条件十分艰苦。10年来,在团长景雪变的带领下,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坚持“带新人、走正路、出精品、兴戏剧”,始终致力于剧目建设、人才建设、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始终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百姓,每年为群众演出400余场,而且坚持做到“领导群众观看一个样,城市农村演出一个样,钱多钱少阵容一个样,观众多少质量一个样”。常演常新的剧目、源源不断的新秀人才、过硬的演出作风,让青年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如今的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不仅拥有了一支以优秀中青年演员和小梅花演员为骨干的演出队伍,建成了总投资2400多万元的现代化演艺大厅——蒲景苑,而且拥有了演出1400余场,百姓仍百看不厌的全国优秀现代戏《山村母亲》和其他多部优秀剧目。去年,青年团逆境中崛起的经验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重点关注。前不久,景雪变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  蒲景苑由景雪变创意规划并主持建设。该苑于2003年由政府划拨土地,2006年秋奠基,2012年夏竣工,前后历时9年。苑区约20亩,演艺大厅2500平方米,借鉴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风格,承演出、排练、教研、创作、传承及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其产业前景、人文境界,堪为三晋菊坛胜景。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常演剧目 

本戏:《山村母亲》、《还债局长》 、《山乡辣嫂》、《前夜》《穆柯寨》、《关公与貂蝉》、《姊妹易嫁》、《杨门女将》、《清风亭》、《下河东》《薛刚反朝》 、《王宝钏》《周仁献嫂》 、《火焰驹》《银屏公主》 、《明公断》  

折子戏 :《贵妃醉酒》、《宇宙锋》、《柜中缘》、《拾玉镯》、《穷亲戚》、《柜台内外》、《答卷》、《挡马》、《贩马》、《风雨竹》、《烤火》、《三上轿》、《扈家庄》、《贴心人》、《伐子都》《黄鹤楼》《教子》、《古城会》、《红灯记》《小宴》 、《告庙》、《杀府》、《阴阳河》、《白衣天使》《青山作证》、《刘胡兰》、《深山问苦》、《沙家浜·夜袭·坚持》、《失子惊疯》《母子仇》、《岳家庄》《提刀》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大事记 

2002年9月 经运城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景雪变兼任团长。10月23日,挂牌成立。 

2003年4月 受中央电视台特邀,景雪变带领部分优秀演员参加戏曲频道名家名段的录制并播出。同月,景雪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11月 移植文化部推荐剧目《山乡辣嫂》,上演后引起轰动。  

2004年6月 景雪变提出在艺校创办青年团“戏剧小梅花”定向班的建议,并通过考试招录一批小学员。 

2005年8月 “小梅花定向班”学员杨杰、王晓妮、任玲获“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大赛金奖,其中9岁的杨杰名列全国第一,填补了艺校建校32年来没有“梅花奖”的空白。  

2006年3月 山西省文化厅和民政厅批准成立了“山西雪变蒲剧艺术研究院”。这是山西省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研究机构。

2007年10月 蒲剧《山村母亲》成功入选第十届中国戏剧节30台参展剧目之列,创造了蒲剧首次进入中国戏剧节的纪录。
 
2009年9月 景雪变被授予“山西省十大文化领军人才”称号,位居首席。 

2009年10月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授予运城蒲剧青年实验团“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此为运城戏剧史上最高的集体荣誉。
 
2010年3月 18朵“小梅花”演员同台上演蒲剧传统保留剧目《杨门女将》,这是蒲剧新生代崛起的标志。

2010年4月 景雪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1年1月 《山村母亲》获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

2012年10月 景雪变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