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即将上演的“献礼十八大·城市有你更美丽”大型群星演唱会上,会有一个运城地方味道十足的节目——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武俊英和运城天籁之声艺术合唱团联袂演绎合唱版《苏三起解》,感觉非常新鲜,便想探个究竟。12月1日晚9时许,记者如约来到运城逸夫小学附近一家琴行的二楼,采访了正在这里组织排练的天籁之声合唱团团长王军,以及该团艺术总监、运城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马水珍。
6分钟里的变与不变
“监禁一年今起解,离开洪洞上太原,说什么省城重审判,怕只怕难躲鬼门关……”武俊英的这段《苏三起解》经典唱段,脍炙人口,蒲剧戏迷们大都能哼唱几句。但如果用合唱的形式来表现,效果会怎样?
大胆探索者是张子龙先生,山西省歌剧舞剧院指挥家、作曲家。他创编的这首合唱版《苏三起解》,时长大概6分钟。在这6分钟时间里,唱词和旋律没有变,蒲剧的韵味也没有变,变化了的,是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更具震撼力的舞台效果。张子龙先生运用民族调式与和声手法,将传统唱段编织为混声合唱(4个声部),使旋律婉转动人、多彩丰满的特点进一步凸显出来。为保持唱段的“声断,情不断,气不断”特点,他将唱腔夹白中的戏曲音乐过门,运用人声合唱的哼鸣来完成,从而使作品的情感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满足了刻画人物的音乐需求,使情绪更加丰满、悲情色彩更浓、感染力也更强。
央视舞台上征服评委
事实上,现在的合唱版《苏三起解》样式,自张子龙先生首次创编问世后,已经历了4轮改编。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这部作品的面貌愈加精巧大气,日臻成熟。
在今年6月份进行的山西省第七届“三晋之春”合唱大赛上,首次亮相的合唱版《苏三起解》征服评委,天籁之声合唱团一举斩获金奖。虽然获了大奖,但大家对作品还不满意,总觉得少点什么——这时候的作品,还只是单纯的合唱。经过一番思虑,团里决定邀请武俊英作为领唱。武俊英的加入,大大提升了这一作品的感染力和戏曲味道。在9月份进行的央视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比赛现场,一袭红衣、手戴枷锁的武俊英和身穿白底蓝花长裙的合唱队员,将合唱版《苏三起解》演绎得生动丰满,毫无悬念地荣获周冠军。主任评委、我国著名青年指挥家明子琦看完表演后说:“我听了这种曲目,非常震撼,不敢妄加评论了!”而著名作曲家肖白则说:“从来没有听到过,是一种崭新的尝试!”
弘扬蒲剧的创新载体
合唱版《苏三起解》的问世,不仅颠覆了传统蒲剧的表现手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寻找到一条弘扬蒲剧艺术的新路子和新载体。
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时至今日,因为地方语系的味道“土”,这一历史悠久的剧种不能得到很好的弘扬。合唱不分国界,用合唱的形式来演绎蒲剧,可以充分挖掘蒲剧中潜在的歌剧色彩元素,从而更好地推广本土戏曲文化,把地域文化的“一口鲜”变为“大家尝”。合唱版《苏三起解》的问世,较好地满足了地方曲种传承的要求与传播的愿望,满足了戏曲爱好者的歌唱喜好。同时,作品的推出也填补了山西地方戏曲合唱作品的空白。
该团团员、运城学院外语系教师樊茉兰说,以前她总认为蒲剧太土,听不懂,所以有排斥心理。可自从参与了合唱版《苏三起解》的表演,她突然发现,原来蒲剧也可以唱得这么美。如今,她已经爱上蒲剧了。樊茉兰认为,作为运城人,通过歌曲来展示运城厚重的文化底蕴,感觉很有意义。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戏曲不感兴趣,而合唱的方式,就可以吸引他们认识蒲剧,爱上蒲剧。从这个角度来讲,合唱版《苏三起解》,为弘扬传统文化,开辟了一个新思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