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莆田当晚,小区内戏台高搭、锣鼓铿锵,当地居民为了给老人庆寿摆戏数日。仔细听演员们的唱腔,着实极具功底科班出身,这可令我小吃一惊。要知道在我的印象中,这类的戏班子多是主人为了祭祀、供神或喜庆等重要日子而图的热闹,而他们本身的艺术水准却常常是不敢恭维。于是近戏台前观探,上联“耕田耕地不若教子耕书”,下联“积金积银不如和善积德”,横批则被戏班的招牌挡着“福建省芳华莆仙戏剧团”,原来是省级剧团呢,难怪了!(略有遗憾的是演员不在自己戏份的时候常会走神,可能因为不在正规剧院演出吧!)

第二日起床,洗漱完毕、九点开外,小区内高音四起、鼓乐张扬,剧团正在排练呢,不禁对专业艺术剧团的认真敬业肃然起敬。元旦期间,玲和她的同事们工作都特忙,早七点前全都离开了,而我却闲得无事,想起玲昨晚提起这儿的温泉不错,于是将昨晚小聚后的“垃圾”一一整理洗弄干净后出门找温泉去。回来的时候,小区正在演戏,今天上演的绝对是场热闹戏,虽不知戏名却只因有花脸“包公”,老生“皇帝”,还有老旦“观音”。小小的戏台上镁光灯透着白日也通亮,演员们个个认真入戏、唱腔举动有板有眼、服装道具光鲜华丽,时不时还喷烟雾显像仙境,简直就是缩小版的剧院演出。观众多是小区内的老年人,要想找到年轻一辈的,确是寥寥无几,可还是被我发现一年轻女子坐在板登上边看边笑,开心的那个样令人看着不开心都不行。呵呵!再一看横幅,今天换成了“红双喜莆仙戏剧团”!(前头没有“福建省”叁字,看来今天不是省级剧团呢!)

听玲说这个小区三天两头都在演戏,比如这个东家请客摆戏,平日里与东家来往密切的朋友也会“送戏”,邻里间都会互传“今天某某东家摆戏”,大家亦以此为“有面子”,恰我所见这短短贰日就换了两个班子,一天两场、且都是专业水准的演出,足可见莆田市对于莆仙戏艺术从剧院走向基层普及工作的落实到位、莆仙戏作为地方艺术特色在这里的文化底蕴与民间基础,尽管观众中的年轻人很少,这是很多戏种在文化艺术传承上都令人堪忧的一面,然而深厚的文化底蕴,璀灿的艺术魅力注定它会经久不衰、永不褪色,不愧为地方文化遗产之一!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多字少约多段体曲牌,往往旋律线条细腻委婉,节奏缠绵多变,板式以三眼板为主。“小题”相反,多以一眼板或无眼板为主,行腔快且口语化。莆仙戏的唱腔是“同牌联套体”,分“大鼓”和“小鼓”类。大鼓类的曲牌旋律比较纯朴、古雅,剧种特点突出,也是莆仙戏唱腔的主体。而小鼓类的曲牌往往旋律比较华丽和流畅,行腔多配合鼓点,曲情与大鼓类迥异。莆仙戏主要的使用乐器是“锣”“鼓”“吹”三项,以鼓为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