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引来全世界数十亿观众共同收看。自两年前组建导演、制作班底,到去年下半年确定大致方案,分别训练,再到今年4月集中排练,直至昨晚隆重上演,其间,导演、演员、创作者和制作、后勤保障人员,可谓竭尽全力,艰辛备尝。他们奉献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推出了难以计数的原创构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奇迹。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开闭幕式制作总监路建康亲身经历了所有创作和制作过程,目睹了终身难忘的一幕幕;作曲家赵季平为开幕式写下了充满民族韵味的音乐篇章,也经受了开幕式创作取舍的考验。他们对记者道出了幕后的艰难和壮举,从创作和制作的一个侧面,说出了自己最深的感受。

开幕式策划之初

他们就提出了一个方针:

反团体操式,反晚会式,

避免落入大型晚会套路

在上百人的创作导演班子里,你会发现,多数是舞蹈编导,两位副总导演陈维亚和张继纲都是舞蹈界的领军人物。据陈维亚解释,因为开幕式演出主要是肢体动作,而且是艺术化的肢体动作,所以用舞蹈艺术统领也就成为共识。

开幕式上半部分被定为“灿烂文明”,具体负责是张继纲,他手下的创作班子大多来自部队文艺团体;下半部分被称为“辉煌时代”,由陈维亚率领一个40来人的创作导演组负责。另外,陈维亚又是闭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纲则是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执行总导演。所有导演人员拥有至少两台以上大型晚会的导演经历。可是,开幕式策划之初他们就提出了一个方针:反团体操式,反晚会式。这种方针为的是避免落入过去大型团体操和大型晚会的套路,开创全新的奥运会开幕式理念。陈维亚说,这样的思路也让大家过去成功的导演范例和丰富的导演体验失去了用武之地。结果,一次次方案被推翻,一次次构思被修改。他们具体设计了多少方案?陈维亚用“不计其数”来形容。即使在去年底最后方案定稿以后,还是在不停修改,不断变化,直到今年8月2日彩排时不能再动为止。

路建康说,张艺谋总导演特别“多变”,仅“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桨就设计了20多种,竹竿练坏了两大批,钢管也用坏了一半。虽然是为了精益求精,但上万演员反复排练非常辛苦,他们称之为“紧张应万变”。

总导演张艺谋“领命”之时,已有一些合约在身,比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歌剧《秦始皇》等等。为了节约时间,核心策划人员常常随着张艺谋在各地讨论方案,尤其是陈维亚,曾专程去纽约与张艺谋会合,住了一个月。他们不但商量方案,还与当地的艺术人才广泛交流,听取建议。可以说,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些方案就诞生于旅途之中。

演员来自世界各地,

共有2万余人,

最大的70多岁、

最小的仅4岁

拥有30多年大型活动组织经验的路建康身为制作总监,专门负责仪式、舞台和演员。他介绍,开幕式的舞台设备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许多设备连他自己也从未见过。例如引进了120台可以旋转360度角的电脑灯,他起名为“万向多媒体数字电脑灯”,一举解决了舞台所有复杂的灯光问题。可陈维亚说,与最先进的舞台技术磨合也因此成了导演和演员的最大问题,经常为了相互协调,互相适应,不得不多次反复。

开幕式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登场,队伍之浩大,前所未有。可是,1万多名运动员从奥运村和其他地方登上300多辆汽车进入国家体育场集结,却只用了100分钟。为了将这一过程压缩到最短时间,路建康和他的制作团队曾经过反复测试,多次演习,仅此一项工作,他们就提出了十几种方式,讨论、模拟了很长时间。

尽管主创人员基本都是中国人,但是演员来自世界各地,各类表演人员加在一起,共有2万余人,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仅4岁,五大洲的乐团都在开幕式这个大舞台上一展身手。舞台制作设计也是中外参与,有美国、日本、德国、丹麦等国著名公司和设计大师,最引人注目的球体表演的制作就是一位英国人的设计成果。路建康认为,这次开幕式的演员和制作人员可谓范围最大,地域最广,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化大舞台。

这样的结果,

有人说决策人心中

早已有底,只是为了保密;也有人说确实是临时改换而成

开幕式上演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歌,选哪位歌手,用哪首作品,是举国热衷的话题,也是全世界注目的问题,不断被媒体热炒。上海《新民晚报》还特意在头版大篇幅刊登记者的揣测文章,更让观众悬念大增。其实,歌手和歌曲选取的背后并没有什么惊异之处,一直是平平常常在选拔。歌曲选拔主要是在北京奥组委向全球征集的数万首作品中进行,歌手在开始时定位在唱歌剧和非名人这两个标准上,但选拔峰回路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