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代表所有学员表态,我们一定在老一辈艺术家和诸位老师的教导下勤学苦练,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力争成为百年三意社的接班人。”11月4日,在西安三意社第十期传承班开班仪式上,学员代表张彬如是说。当天,这家具有百年建社史的秦腔剧社迎来了建社以来的第十期传承班正式开班的日子,20名学员将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免费培训,优秀学员将成为三意社的正式演员,而这距离上一期传承班已经过去了近20年。

为了使学员早日继承三意社的艺术风格、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三意社及西安秦腔剧院根据学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等实际情况,将学员分成高级学员班和初级学员班,选派业务骨干、老艺术家为传承班学员授课,从腿毯功、唱念、身段、把架、戏曲理论与修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辅导。与此同时,适时挑选部分学员随团排练、演出,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这一被称为“传、习、演”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此前在百年剧社易俗社的传承班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

据悉,在为期一年的学习期间,三意社不但不向学员收取学费,还为学员购买了保险,并向每位学员每月提供1500元的补助金,以便学员们安心学习。从1996年招收第九期传承班后,因为种种原因,三意社的青年人才培养一度中断。在西安市委宣传部和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西安秦腔剧院面向社会为三意社招收传承班学员。通过严格的初试、复试,最终20名考生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其中演员19名,演奏员1名,学员平均年龄23岁。“演戏演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梅花奖得主、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希望学员们勤学苦练,能在未来成长为三意社的顶梁柱,为秦腔艺术风格的传承、为秦腔剧种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意社始于1895年,前身为民间班社“长庆班”,1915年扎根西安更名“长庆社”,1919年更名“三意社”,2005年与其他三家单位组建成为西安秦腔剧院。在百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三意社长期活跃于西安的戏曲舞台上,为秦腔剧种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驻陕西记者 秦毅)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