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自成蹊,淡极始知花更艳——西安三意社掌门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印象
在西北五省灿若星辰的众多秦腔明星中,著名旦角,陕西秦腔肖派传人,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现任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三意社经理(社长)的侯红琴绝对是个重量级人物。她在舞台上那俊美的扮相、委婉的嗓音、细腻的表演、洒脱的身姿以及28岁就夺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巨大成就,无不给广大秦腔戏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恰逢西安著名秦腔剧社——三意社百年华诞的美好日子,作为百年秦腔名社现任掌门人的侯红琴老师自然成为了西北广大秦腔爱好者广泛关注的秦腔明星,让我这个身处甘肃的秦腔铁杆戏迷也不由自主将目光重新聚焦于侯红琴老师身上,并且对于侯红琴老师的秦腔表演艺术再一次进行简单梳理。说来惭愧,因为自己不在西安的缘故,虽然一直很喜欢侯红琴老师主演的众多秦腔经典剧目,但很多其实只是在网上观看过。如果不是网络,我可能也永远没有机会和侯红琴老师有过简短的交流,也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了。
侯红琴是西安市周至县人,那是一个素有“戏窝子”之称的秦腔艺术热土,据说一走进周至的大小乡镇,随便找几个人都能哼几句经典秦腔唱段、说几个戏里的主要人物。也许是受故乡浓浓秦腔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侯红琴自幼就爱唱歌、爱秦腔,一有空甚至爬上树唱歌,站在墙头也唱歌,乡亲们一听见有小姑娘的歌声,都知道是侯家的“小红琴”。她的父母都很热爱秦腔艺术,虽然家在农村,但看女儿如此爱唱爱跳、颇有天赋,父亲在负担着5个子女生活重担的同时也着力培养她,给她请了一个会拉板胡的音乐老师,教她不少戏曲唱段。1984年,梦想有一天能够穿上华丽的戏服,做一回公主的侯红琴考入了周至剧校,开始了自己的戏曲人生。1985年,年仅14岁的侯红琴本着自己对秦腔艺术的热爱报考了西安市艺术学校。在当时陕西全民都热爱秦腔的大环境下,这次考试竞争的就有上千人,光考试就花了一年时间,最后学校优中选优只招了40人。这个来自农村,甚至不会讲也听不太懂普通话的女孩子,凭借在周至剧校一年多练就的扎实的演唱功底和感人的演唱热情,被时任艺校校长的郭振民一眼看中,并打破三四个月才下录取通知书的惯例,当场被告知“回去收拾收拾东西来吧,你被录取了!”
进入艺校后,侯红琴的学习并不是顺风顺水,与其他孩子相比,没有舞蹈基本功的她已经错过了最佳学习舞蹈的年龄,老师们对她的高强度训练一度让年幼的她浑身疼痛无法下地走路。于是,父亲背着她上课,并鼓励她不要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和荣誉。最终,热爱秦腔的强大动力和对秦腔不舍的那份感情,让侯红琴坚持了下来。进入艺校两年后,天生的好嗓音和姣好的外形条件让侯红琴成了学校潜质最大的学生,话剧老师鼓励她学话剧,转行走影视路线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一位副校长也说:“侯红琴要是我的女儿,她一定是个歌唱家。”面对种种诱惑的建议,生性传统的侯红琴还是婉谢了大家的好心,毅然坚持在秦腔艺术的殿堂,永不驻足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西安艺校,让侯红琴觉得最为幸运的遇到了自己的恩师——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老师,这位名师严格调教,直到今日还是侯红琴业务上的“导航灯”。也正是这一段机缘,为侯红琴日后秦腔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老师肖玉玲的严苛指导下,通过六年刻苦系统的专业学习,在1991年毕业时,侯红琴以唱、念、做、表、舞,基本功全面扎实的优异成绩被分配到西安市秦腔艺术团。
在西安市秦腔艺术团工作的日子里,候红琴勤奋好学,加之灵性足,悟性好,很快就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她先后演出了秦腔传统剧目《法门寺》(饰宋巧娇)、《狸猫换太子》(饰李妃)、《少帝轶事》(饰玉措)、《三娘教子》(饰王春娥)、《苏三起解》(饰苏三)、《探窑》(饰王宝钏)等,很受观众喜爱。她的演唱委婉缠绵,韵味深长;念白字正腔圆,抑扬有度;表演规范又不拘泥。更可贵的是她知道用“心”演戏,赋予程式更多的内容,一举一动都能比较准确地表现人物。《火焰驹》是秦腔的看家剧目,几百年来一直盛演不衰,观众耳熟能详。为了让观众接受自己演出的《火焰驹》,侯红琴下了很大功夫。她的老师肖玉玲、王保易、樊允哲等也都给了她很大帮助。或许是受恩师肖玉玲主演第一部秦腔影片《火焰驹》大获成功的影响,侯红琴默默许下愿望,要接过老师的接力棒重新排演《火焰驹》。1997年,侯红琴专门请肖玉玲来团里指导排练《火焰驹》。通过刻苦排练、不断钻研,苍天不负有心人,终在1999年,建国50周年之际,侯红琴携此剧晋京参加全国优秀剧目献礼演出时,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她塑造的黄桂英,生动鲜活,又颇具大家规范。她不仅唱得好听,且韵味浓郁。台风沉稳,扮相俊美,在剧场里,观众从始至终被她吸引,不由自主地和她一起经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正因为如此,她一举夺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第17届“梅花奖”,这也是众多秦腔演员倾其一生都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回忆当年的情景,侯红琴至今仍然感慨:“想都不敢想,当时西安已经好多年没出‘梅花’了,我只是想自己要尽最大努力好好演出。那就相当于金鸡、百花奖,作为一个只有七八年资历的年轻演员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自此,侯红琴从青涩走向成熟,并以自己精湛的演艺获得了秦腔同行和广大戏迷的认可。在她成长的秦腔艺术道路上,众多的荣誉也接踵而至:1991年获西安市第二届戏曲演员石榴大赛新苗一等奖;1991年获咸阳市第七届秦腔清唱古渡杯一等奖;1993年获西安市戏曲演员第二届石榴花奖;1994年获西安市戏曲演员第三届石榴花奖;1994年代表西安市去乌鲁木齐参加西北五省区名家新秀交流演出;1994年获西安市新剧目调演优秀表演奖;1995年获陕西省秦腔青年演员易发杯新别窖表演二等奖;1996年获陕西省第二届西凤杯精英邀清赛二等奖;1997年获西安市优秀传统剧目展演一等奖;1997年获西安市新剧目调演优秀表演奖;1998年获陕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员唱腔大赛一等奖;1999年12月,火焰驹剧目又获得了西安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七个一评奖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2000年2月,评为陕西省德艺双馨先进个人,西安市文学艺术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00年5月,荣获中国戏剧第十七届梅花奖;2000年9月,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2000年10月,获陕西省秦腔清唱、折子戏大赛一等奖;2002年9月,现代眉户剧《谷雨》荣获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剧目“优秀表演奖”;2002年10月,荣获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2003年10月,又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侯红琴演戏“从人物出发”的创新意识自觉而又清醒,且勤于思考、调整。如《探窑》的唱腔,在艺术处理上:主张“留有余地”、“情随声出”,注重气韵风骨,追求品位格调。一出戏能否传播,机遇因素良多,而表演者尤其举足轻重,唱表占相当分量。在《探窑》一场中,王宝钏的含泪受苦,观众从音色语气中,感受到一个相府的女子,为了自己的爱情,她有伤心、痛心、揪心……哭的含义不同,哭的声高低、长短、强弱各异,哭出一种美态。侯红琴能声情兼顾,得益于体验生活。让人物在寒窑贫苦的环境中,真挚含蓄地透露出一丝美好之情,实质蕴涵着生命的力量,重点突出印象极深,以特有的韵味、后味,完美地表现了人物苍凉的情绪。她的唱腔把王宝钏的心绪描绘得淋漓尽致,愈显声情并茂,使观众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人物和环境浑然一体。侯红琴在表演时,将功夫不停在口头上,而是落在具体的艺术处理上,不墨守成规,一味地傻唱蛮唱,这是她含蓄淡雅、清丽秀逸,是文化底蕴的渗透和体现。还是在《探窑》唱段中,侯红琴始终把握住王宝钏人物身份,吐字、唱腔达到抒情的效果,显得平实、质朴、自然、亲切,将人物从相府女子到寒窑女的生活落差拿捏得十分到位,非常具有感染力。
在侯红琴主演的秦腔经典剧目中,《火焰驹》无疑是最有分量的一出戏。在剧中侯红琴以角色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恰如其分地处理剧情的点线关系,依照人物的情感内在逻辑,前后贯通,一气呵成,表演上雍容典雅、娴静沉稳,唱腔上能放能收,行腔圆润,情感上跌宕起伏,哀怨凄切,给观众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忠贞爱情的黄桂英这一艺术形象。在唱腔处理上,她以人物的心理流程为线索,巧妙地将音质音色分为哀怨、柔婉、亮丽三个阶段,表达人物见到李彦贵时尴尬、委屈、喜悦的心理流程。在唱到“小鸟哀鸣声不断,好似与人诉屈冤”时,她声音微微颤抖,唯一个“诉”字唱得高亢有力。特别是唱到“我为你深闺带忧虑,我为你泪洒青罗衣”时,唱得百转回肠,凄丽哀婉,似愁似怨,如泣如诉,让观众热耳酸心,禁不住泪水潸然。“打路”中的黄桂英身着素装去法场祭天,路遇婆婆兄嫂,一顿杖打,黄桂英得知面前两人身份,满腹委屈,难以明辨。侯红琴在此用一声“噢”字拖腔,由低向高,然后慢慢落下,把黄桂英百口难辩的艰难境地和此时的羞愧、悲愤、委屈全部包含其中。紧接着她跪于婆婆面前,一段滚白字字含泪,声声动人,一段“拦头”唱得跌宕起伏,酣畅淋漓,表达了黄桂英对父亲丑恶行径的谴责,对自己做事不密的愧疚和与李彦贵生死永不分的坚贞心态。“祭桩”中的黄桂英,因受李彦贵误解,抬脚便踢,开口便骂。黄桂英面对李彦贵没有委屈,没有哀怨,唯有表明心迹,以死相随。侯红琴在表演中,跪在地上仰望李彦贵,眼里是坚定的神情,唱腔中用喷口一字一字喷出,唱得坚定、亮丽、铿锵、有力。让我们在惊呼侯红琴老师秦腔技艺精湛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秦腔肖派艺术的后继有人。
一位美艳如花的女子,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杨贵妃的故事被后人用各种表演形式演绎着。人们倾慕她那倾国倾城的容颜,诉说着她和唐明皇哀婉缠绵的爱情。杨贵妃的故事发生在大唐、发生在长安,所以西安人对她有着更特殊的感情,用秦腔表现她的故事,也许是最恰如其分的形式。2009年8月,这出由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由侯红琴担纲主演的大型秦腔音乐剧《杨贵妃》在易俗大剧院上演后,吸引了众多秦腔爱好者前往观看。不少戏曲专家对这部处处体现着变革和创新的秦腔音乐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更对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的扮演者侯红琴的表演成就赞不绝口。伴随着一群曼妙女子动听的歌声,大幕缓缓拉起。舞台背后亚洲最大的LED屏上展现了骊山的场景,原来第一幕是唐明皇骊山狩猎,邂逅杨玉环。唐明皇、寿王、梅妃、安禄山依次登场,随后才是杨玉环。只见侯红琴扮演的杨玉环身着一袭粉裙,眉点朱砂,粉面含春,美目盼兮,浅笑盈盈,就连舞台上的唐明皇都大赞“美,美,美!”而“贵妃”一开口,场内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从骊山脚下一个充满幻想和忧郁的单纯少妇,到“一朝选在君王侧”的大唐贵妃,再到马嵬坡下的怨魂,到最后成为一个仍痴迷与来世的幻象抒情主人公,侯红琴以她的唱腔声韵,以她的始终压抑但又不失魅力与神韵的角色把握,把这个人物的命运起伏波线,演绎的淋漓尽致。侯红琴在她的演唱中,从天真单纯的寿王少妇寡淡无味的忧郁,到焕发出生命活力和青春激情的贵妃,再到马嵬坡的幽怨哭诉,直到最后作为怨魂的魂魄灵动,自始至终都在以情做戏,以情演戏。谛听她的唱腔,让观众摄魄钩魂,让观众感受到她的灵魂因为进入角色的灵魂而与人物一起沉郁,一道欢欣,一道舞动,一道沉沦,一道飞升入天在蓬莱阁中婉转低回。看侯红琴的表演,能让观众看到贵妃的雍容大度和从容不迫,真实感受闺门旦的举止行为。婉转低佪但又不失亮丽华美的唱腔与落落大方、张弛有度的做派,窘迫但又不失从容潇洒的慨然赴死,把“肖派”艺术的表演风格,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侯红琴觉得:秦腔太难了,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了扮相、台风、嗓子、基本功、舞美、化妆、服装以及乐队配合。侯红琴的表演在继承了著名艺术家肖玉玲的表演风格的同时,大胆创新、发展,巧妙地将美声唱法融入秦腔的声腔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动作雍容,行腔圆润,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在继承秦腔艺术优秀传统的同时,侯红琴大胆钻研与创新。她一边学习老一辈的录音唱腔,一边根据自身嗓音天赋和悟性钻研出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作为肖派传人,侯红琴的发声继承了肖玉玲唱腔明丽响亮、吐字清晰的特点,但与老师不同的是,侯红琴博采众长,吸取其他剧种和艺术形式的特点,巧妙地将美声唱法融入秦腔的声腔之中,克服了秦腔演唱的嘈杂之感,给人以圆润流畅、悠扬柔和的感觉。这样的结合,演员们唱起来轻松,观众们听着也更加优美。除了对唱腔的改良,如今身兼西安秦腔剧院副院长和“三意社”掌门人的侯红琴对秦腔的发扬与传承之心似乎更重。眼看被誉为中国传统戏曲“活化石”的秦腔后继无人,侯红琴表示:“如今的年轻人对方言可能都不太熟练了,这给年轻戏曲演员的培养增加了难度,加上秦腔的推广也做得不够,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现在,只要有人想学习秦腔,我一定免费指导,甚至可以带他跟我的老师去当面学习。我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时代性,让这一古老艺术能在我们这一代传承下去。”
戏曲小世界,人生大舞台。走近侯红琴的人,大多对她坚守家乡、坚守清贫而对秦腔艺术情真意切的热烈追求的精神所感动。和她在网上聊天,“大腕儿”、“名角儿”的架子和演员多愁善感的习气,在这位大名鼎鼎的秦腔表演艺术家身上毫无踪影。工作之余的侯红琴常会和朋友一起去KTV里面唱上几曲,她爱唱《青藏高原》《我的祖国》,还有很多韩红的歌,结果露上一手后,朋友都说她不唱歌真可惜了。但在她看来,其实多唱歌对唱秦腔的气息、唱腔、发声很有好处。随性单纯、心无旁骛的侯红琴一方面是对名利的淡薄,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热望。自己在惊异于侯红琴这份执著和激情的同时,也更深刻体味到她简单的信守:艺术不能掺假,秦腔不能懈怠。侯红琴不但表演业务成绩突出,行政管理上也小有成就。从西安市秦腔二团副团长到西安秦腔剧院的副院长,提起“官职”侯红琴不好意思地笑了:“工作到今天我从来都没有刻意追求过什么结果,其实我能力很有限,行政工作并不在行,我还是喜欢从事和表演联系密切的工作。”不过,虽然行政管理对侯红琴来说可能没有秦腔表演更得心应手,但她却从行政管理工作中学到了很多难得的人生经验,获得了历练,对她的舞台表演和揣摩人物心理受益匪浅。让我们感动的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侯红琴老师和三意社的秦腔艺术家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执着于古老秦腔艺术的研究、传承与繁荣,潜心于普通群众的文化需求,把他们用心血浇灌成的艺术之花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观众。难怪广大观众在每一次三意社的精彩演出中都能够回报他们以热烈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真诚赞誉。
侯红琴老师秦腔《玉堂春》精美剧照
侯红琴老师秦腔《火焰驹》精美剧照
侯红琴老师秦腔音乐剧《杨贵妃》精美剧照
侯红琴老师秦腔《王宝钏》精美剧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