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情,初看起来似乎千变万化,千奇百怪,杂乱无章;细究起来实则排列有序,依律运行,各遵章法。如房屋建设之有基础,结构,安装,装饰;似餐厨操作之有配菜,烹饪,调和,装盘。秦腔戏剧的演出过程自然也难脱离一定章法,这些章法便被称为秦腔戏剧程式。程式是戏剧表演的本质特征之一,贯穿于戏剧表演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也是一个戏剧剧种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独立存在的立身根本。程式有大有小,一个大的程式是由若干细小程式组合而成;程式有主有次,一个主要程式进行有其他次要程式配合。发堂,就是秦腔戏剧里调动若干戏剧程式参与的一种较大规模的出场程式。
发堂是秦腔戏剧里将帅升帐、官员升堂使用的出场程式,是文官公堂、武将宝帐办理重大公务之前的一种仪式,用以表现文武官员的等级、品格、气势,显示公务场所的肃穆、宏大、庄重。主要使用在文武官员公堂议事、办理公务、审理案件、校场点兵、将帅校阅、征战发兵等戏剧情节。发堂的主要表演过程大体有四个阶段:
1、龙套先行出场。
青衣、龙套、将官、中军等主帅(将、官)属下按照等级不同,以摆队或者硬站门、拉架子程式依次出场,等待主帅(将、官)到来。
2、主帅对子亮相。
主帅(将、官)行至中场说引子或者对子后亮相,或者不说对子水袖掩面、唢呐亮调。自身有一段抖袖、整冠、理鬓、舒领、捋须等动作,然后退至出场口亮相,准备面见自己的属下。
3、主帅视察观望。
主帅(将、官)对属下、公堂按照左、右、中次序分别视察观望。首先是自出场口弧形线经台前逼近台左侧青衣、龙套面前,扎势作察视队形姿态,逐步退至中场。做一段抖袖、整冠、捋须等动作,退至入场口亮相,准备视察台右队形。其次是自入场口弧形线经台前逼近台右侧青衣、龙套面前,扎势作察视队形姿态,逐步退至中场。再做一段抖袖、整冠、捋须等动作,退至出场口亮相,准备视察台正中公堂。再次是自出场口弧形线经台前至台中,扎势作察视中堂姿态,然后退至台口;转身抖袖、整冠、捋须,撤至出场口一侧;用倒四锤动作上至右侧台口亮相,准备定位坐堂。
4、主帅坐堂说诗。
主帅(将、官)自右侧台口弧形线进入公堂,说定场诗;以袖掩面,通报家门;交待当时所处的戏剧环境,引出后边的戏剧情节。
发堂程式主要用于主帅、将官、王爷、藩王、官员、山王等类角色,生旦净丑各行。但是,因为角色行当不同,表演身段自有区别;因为戏剧情节的需要,表演过程有简有繁;因为表现意图的不同,配合演员表演的文武场面辅助程式各有差别。例如:焦晓春在长安县剧团演出的《胡芦峪》本戏诸葛亮几次使用发堂程式,《辕门斩子》中杨延景出场使用发堂程式,但是,无一次照搬完整套路,也无一次雷同使用。做到了按照戏剧情节和人物所处情景灵活处置,能使死的程式变成活的工具。第一场诸葛亮坐帐显得平和:出场亮相后整冠、整衣、整袖,走到右侧台前说对子“山人出岐山,渭河扎营盘”,在唢呐曲牌中整冠、整衣、整袖后走入大座,说定場诗“自由学艺黄土山,水镜先生把道传;师兄师弟人三个,徐庶孔明庞士元”,再用双手低膀势执扇代替水袖掩面通报家门,交待事情进展。由于剧情处于用计初期,也无将领大兵在场,无需进行视察,所以弃掉主帅左、右、中三面视察这个环节。土台失利后计用火攻,表现诸葛亮调兵遣将的神鬼难追:诸葛亮小坐思考,定下胡芦裕内外火攻之计,当即命令中军“擂鼓升帐”,在“咚咚咚”的三响鼓声中离开小座冲向台前(中军迅速撤小座而为大座),接着转身注目正堂;在战鼓的擂锤声中主帅携中军、青衣各归其位,开始调兵遣将。处置魏延质问显示诸葛亮的随机应变:火攻之计失利,魏延乘机质问主帅,诸葛亮略作思考,定下拷打马岱之计,喝喊“擂鼓升帐”,由中场直接步入大座,紧急处置预料之外的魏延发难。《托印》一折则是体现诸葛亮在关乎蜀国大事面前的谨慎稳重:四将台中亮相、唢呐亮调,通报家门,两厢伺候。身体极度虚弱的诸葛亮由小军搀扶,在唢呐曲牌中出场,直行至台左观看后退至上场门,走弧形线到台右侧观看后退至下场门,上至右侧台口转身中看,进入大座后四将来参。说定場诗,通报家门,交待事由。《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显示了主帅的干练:唢呐曲牌中四将、焦孟二人先后摆队出场。杨延景匆忙中出场,行至台中亮相,提袍转身注目正堂,匆匆步入大座。帐前四将、焦孟二人相随定位,青衣一拥而上。杨延景说定場诗,以袖掩面通报家门,交待事由。在咸阳市大众剧团李养民、左文君等人演出的《伍员拆书》中,左文君扮演的伍尚,因为是在霜降时节的大操,也无紧急军情,安排大帅使用了一个完整的发堂程式;李养民扮演的伍员,因为属于兄长手下的二帅,出于刻画这个独特人物的需要,安排了一个堂前之“堂”。这个程式显示了伍家军的英雄气概,为后边伍门被害埋下伏笔,激起观众对楚王自毁长城的愤慨。每观这个戏剧程式表演,不由得想和现代电影、电视的奢侈场面进行比较。戏剧程式造成的意境,丝毫不亚于电视、电影,更加胜过话剧、舞剧;但是,比起人力物力投入,其它形式显得奢侈铺张,戏剧形式显得简约精炼。
成功的使用发堂程式,在于根据具体情节、人物选用各个具体程式,设计表演过程的轻重、缓急、繁简、大小,恰当使用文武场面。正好应了文人作文的一句口语“千片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放在戏剧行内可以改为“千般程式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使用发堂程式的最大忌讳,在于不顾戏剧情节、人物身份、角色行当,死搬硬套一种套路,单纯玩弄程式,破坏导演意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