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听京剧,沙家浜中要把那反动派一扫光让人唤起英雄主议情结。将我带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也爱听越剧,红楼梦中凄惋的唱腔,不由使人对善良的少女们深深的同情,但不知什么原因,我最喜受最亲切的,是有大西北风味的秦腔。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爱听秦腔,还在七十年代时,每当晚上六点多钟吧,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总要播秦腔唱段,父亲就打开家中工农牌晶体管收音机,一个人静静的听,我和弟妹大气也不敢出,父亲一边听,一边哼着,一边点头打着拍子。有一次,我不小心动了按扭,收音机不响了,当父亲收听的时候,发现收音机不响,就对我瞪眼,一副很失望的样子,父亲有心脏病,不能生气,看到他的样子,我既惭愧,又后悔,妈妈也责怪我,你到底手闲着呢,把洋戏匣弄坏了,我用改锥打开后盖,不一会收音机又响了,秦腔已经唱了半截,父亲脸上舒展了,他一个听,我跑出了门,母亲笑着对我挤眼。

八十年代,文艺界思想解放,秦腔在西和一带迅速兴起,我的出生地姜席乡,每当正月里,马安,王集,彭寺冯沟等村都唱秦戏,戏服自购,自已排练,村民集资搭戏台,演员、吹拉弹唱都是自己本村的人,唱的时候,幕后有一个人叮戏本,叮的人说一句,台上的唱一句。但唱的人很投入,台下看的也津津有味,乡里人把唱戏看得很重,开戏前,要选好日子,还要请亲戚来看戏,要亲戚住上几天,盛情款待。从正月初八至十五以后,青年男女、老汉娃娃,都奔走各庄赶戏,为过年增添了热闹。我怀念那段日子,那里有浓浓的亲情。

农历谷雨前后,西和县庙会开始了,县秦剧团到各乡镇集市巡回演出。戏台刚搭起,戏场外就摆满了各种饮食摊点,长道铪老面、猪油拓、杠子面、扯面、揪片都是特色小吃。更有汽枪、台球、儿童跑跑车前来助兴,其实看戏的少,凑执闹的多。那些戏迷们很早就戴着草帽提着小板凳坐在前头,戏一开始,戏迷们抬起头津津有味地看,他们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而在戏场外面转的是青年男女。当城区北关、南关唱戏的几天,人们总要在戏场挤一挤,为的是沾一沾喜气,保佑本年吉祥如意,事业有成,财源茂盛。城区唱秦戏的几天,白天车水马龙,人头涌动,晚上秦腔悠扬,灯火辉煌,充满和谐热闹的气氛。唱戏的几天里,人们好像比以往更加融洽,唱戏的经费是由社区筹委会上门收的,许多人大都自愿,认为这是大家的喜事,应当积极支持。

秦腔为什么西和人喜爱?因为秦腔发源于陕西,陕西和西和有相似的地理特征。陕西黄土高原,地广人稀,士地贫脊,生活清苦,在空旷的高原上,男人们放牧着羊群,拉长嗓子,诉离别之苦。西和丘陵地带,亮着嗓子唱秦腔,发心中之苦,也在情理之中。不过,陕西秦腔味道和西和有所不同。陕西秦腔旦角唱腔有三味,美味、辣味、听陕西秦腔旦角唱花音慢板,即是未见其人,也能想得到是一个美女子,但又是一个辣女子,因为生活艰苦,从事繁重体力劳动,造就了陕西女人的泼辣性格。七十年代我看电影秦腔火焰驹,黄桂英和丫环在后花园中对花唱段,将我听得如醉如痴,大有孔子听韶三日不知肉味之感。秦戏中大多有公子缠姑娘的情节,那扮相、那眼神,那唱腔,大有将热恋男女引入畅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