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更平(1918—1982)民国时期和现代著名秦腔须生。陕西长安县曹村人。自幼家贫。1932年十四岁时,入甘肃平凉“平乐社”第二期学艺。聪明智慧,刻苦勤奋,十六岁就能主演《全家福》《八件衣》《卖画劈门》《大回荆州》《王子夺魁》等戏。一年后,又演出了文武并重的折子戏《临潼山》,名声大震。1935年随剧社赵郑的演出,报刊评论:“闫更平饰《临潼山》里唐公李渊,身架英武洒脱,表演真切细腻,唱念豪迈有力,功底深厚扎实,才华出众。”从此便声震陇东。1941年离“平乐社”回西安,在关中搭班。1943年参加泾川“易风社”,当时泾川县长欲将“易风社”据为己有,改名“泾川剧社”。拟重金聘他为社长,除少数主要演员外,其余人等一律开销。受到闫更平断然拒绝,当即率领他的师兄弟们离开泾川。后到平凉租赁戏箱,恢复“平乐社”。不料平凉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与泾川县长串通一气,诬他要率剧团投奔八路军,将他下狱监禁。他坚定不屈,绝食成疾,以表抗拒。后经多方出力营救,才得出狱。1945年在华亭县的“正声社”任社长。1948年入兰州“京华剧团”。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二师文工团。1952年回陕,入“明正社”后转入咸阳专区文工团。陕西省秦腔实验团。1955年随团进入陕西省戏曲剧院。闫更平戏路宽广,文武全能,唱做皆好,黑白、靠甲各自传神。唱腔刚劲豪迈,自成风格。一生会戏百余出,传统戏和现代戏均能。他的拿手戏《祭灵》《临潼山》驰名西北各省。《祭灵》挂白须,穿白袍,头上扎白绒球,手换白孝绸,台步营劲,周身颤抖,须袍、球、绸浑舞一体,熬时好看。《临潼山》挂黑鬓、扎大靠、顶盔蹬靴、身架刚劲,英武悲壮。翻“硬折子”,起“飞脚”,劈“双叉”,干净利落,熟练自如。这种以唱工为主的靠甲戏,现在能演者已为数不多了。

闫更平一生恭谦好学,博徕众长,业务上从不满足。他为了更好掌握帽翅技巧,特意把山西闫逢喜请到家中传艺。为进一步演好《徐策跑城》他专门拜访周信芳虑心求教。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向粤剧的马师兽,昆曲的周传英等名家求教。学习他们的鬓口、水袖、台步、身怀绝技,用以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他从不以自己是名演自踞,只要见到别人有长处,他就去学习虚心求教。他年逾花甲、退休在家,仍不忘钻研艺术。一年山西晋城蒲剧团来西安演出,一位三十来岁的演员演出“麒麟”名剧,他十分欣赏,场场观看,像小学生似的请人家给他说戏,并请回家中热情相待。他昼学夜练,十分忘情。闫更平对于后生晚辈,十分关怀,乐于指教,贠宗汉、焦晓新、白贵平等都曾授教于他。1982年病逝,终年64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