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腔剧院从2005年整合资源组建,到2007年全面移交曲江探索改革路径,再到2009年成立西安秦腔剧院有限公司全面完成“事转企”,经过三大步跨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创造了全国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新模式。2010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充分肯定秦腔剧院改革所取得的佳绩和经验。

改制后的西安秦腔剧院提出了“年年出新戏,部部是好戏”的创作要求,以“精品化创作”为导向,以“大剧目带动”为战略,力求创排出贴近市场需求和观众喜爱的新戏大剧。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自上演以来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秦腔节六项大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第九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改制以来,公司还创作排演了大型秦腔音乐剧《杨贵妃》、大型秦腔现代戏《秦腔》、大型秦腔历史剧《七步诗》等,均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赏。2010年9月在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秦腔》、《七步诗》、《大明宫》三部大戏获得12项大奖。仅2010年,公司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56个,被评为“陕西省艺术创作先进单位”。面向旅游市场创排的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自2008年上演以来已连续演出近千场,观众达100多万人次,收入约3000万元。此外,剧院还举办了《秦腔之夏》、《今夜曲江月更明》、《红色经典秦腔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在创排新剧目的同时,他们还以新的舞台呈现方式复排了《三滴血》、《火焰驹》、《周仁回府》等二十余部传统经典剧目,赢得广大戏迷的喜爱。

改制以来,西安秦腔剧院将秦腔演出与大众消费需求、与旅游市场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等举措,在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经济收入指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仅2010年,公司全年各类演出达到850场,经营收入2003万元,经营指标实现剧院有史以来最大增幅,在全国改制院团中成为新标杆。

西安秦腔剧院一方面主动面向市场,不断开发商业演出,另一方面勇担社会责任,坚持文化惠民,送戏于民。2011年春节期间,组织近200余名演职人员奔赴甘肃秦安、陕西泾阳、蓝田、长安等地送戏下乡,共演出80余场,较去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增加了20%。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全程采访报道了春节期间演职人员冒雪下基层演出的艰辛经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改制以来,公司坚持送戏下乡公益性演出140余场,惠及观众270余万人。

他们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经营并举的发展路径,对具有百年历史的易俗社剧场进行彻底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2011年4月,焕然一新的易俗社剧场盛装开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易俗社剧场已成为西安秦腔演出的主要场所和宣传古老民族艺术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来,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三年内达到演出场次1500场/年,产值超过4千万/年,进入全国文艺院团30强,并争取在5年内上市,形成以文化、旅游、商业、演艺为主营业务的新兴文化演出集团,打造全国一流的艺术院团,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排头兵。 (王淑玲 向玉 韩志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