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僧(1878—1942),原名李翼生,秦腔改革家、音乐家及编导。因左臂跌伤,自称“短左袂僧”,陕西西安人。李逸僧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兄弟三人,他排行为二,故戏剧界称他为“李二老爷”。他自小受家庭严教,学业优异,在古典文学、戏曲艺术、音乐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些均为他后来投身戏曲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光绪皇帝逃奔到西安。李翼生因“门第”关系,被荐入宫充当侍卫。这段经历让他亲眼目睹了宫廷的腐败没落,内心不由地燃起了反抗的怒火。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在陕西跟随浙籍陕西同盟会员、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翔初和都督张云山反清。李翼生思想激进、行动果敢,因有功而受到擢升。1914年北洋军阀陆建章督陕,因政见不同,李翼生愤然出走,远赴北京跟随京剧名小生姜妙香学戏。1916年,陆建章被逐出陕西,陈树藩改任陕西督军,李翼生二次被启用,出任省督军府副官主任。他为人正直,主持正义,同情下层民众,却遭到当时恶人的攻击。李翼生气愤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心灰意冷的他厌恶官场的争斗,毅然决定退出军政界。在家赋闲的李翼生因此易名为“李逸僧”,从此专门从事戏曲研究和秦腔改革活动,并以票友的身份活跃在西安剧坛。

李逸僧酷爱中国戏曲艺术,他精通音乐,对京剧、秦腔都有较深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李逸僧与京剧票友李游鹤等人在西安组织了“广益娱乐社”、“和众票社”等京剧团体。他先后在《群英会》《黄鹤楼》中饰周瑜,《辕门射戟》中饰吕布;又与另一名票友封至模联袂演出了《法门寺》《浣花溪》(一生一旦)。除了擅长生角戏外,他的丑角戏也很出色。李逸僧说他演出京剧、研究京剧的目的是要从中找到改革秦腔的灵感,并借鉴京剧表演的技巧,为秦腔起到示范作用。他将许多京剧传统名剧和秦腔同类传统剧目进行比对、分析,之后,采京剧之长,对秦腔进行改革。

李逸僧博学多才,除了演出京剧外,他对河北梆子、山西梆子、豫剧、秦腔、眉户等也十分熟悉,他精通音律,亲自出任编导。为了实现他改革秦腔的夙愿,《三意社百年演艺纪念文集》记载:“他选中了保留旧秦腔传统较多的‘三意社’为实践园地,从民国20年到27年(1931-1938),李逸僧服务于‘三意社’协助编、导工作八年有余。对‘三意社’来说,这八年绝非平常的八年,它是该社艺术上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由旧到新、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突飞猛进年代。也是‘三意社’出戏、出人最多的时期,又是经济收入最高的时期。‘三意社’从此名扬陕西,蜚声西北。”的确,在任三意社编导期间,他对秦腔进行了诸多改革,成就卓然,有目共睹。经他精心改编的秦腔传统名剧有《苏武牧羊》《玉堂春》《娄昭君》《卧薪尝胆》《化墨珠》等,而这些剧目都成了秦腔经久不衰的名剧。

《苏武牧羊》故事最早见于《汉书·苏建传》,宋元时有戏文《苏武牧羊记》,元代有周仲彬的杂剧《苏武持节》,明代有《牧羊记》传奇。在川剧、豫剧、河北梆子、汉剧等地方戏里都有此剧,但最为有名的还是京剧名家王瑶卿根据各剧所长而编写的《苏武牧羊》。李逸僧就是选取此剧,将其改编成秦腔。这一剧目的传统剧本主要是以苏武持节牧羊,不听李陵劝降,保持民族气节为中心情节。而李逸僧的改编本,则是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又将昭君出塞的故事有机地加入,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并将忠奸斗争的思想融入其中。尤其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李逸僧突破了秦腔音乐板式的固有模式,大胆地设计新腔,比如说,他创造了李陵唱前半句、苏武唱后半句的唱腔形式,为广大观众所称道。

李逸僧改编、整理的《娄昭君》尤其值得一提。此剧取材于北齐女政治家娄昭君的故事。娄昭君(501年-562年),北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鲜卑族,北魏司徒娄内干之女,追尊神武帝高欢的正室夫人。娄昭君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的传奇,不仅表现在她帮助高欢开创了北齐王朝的基业,还在于她为高欢生育的六子二女中,有三个儿子登基称帝、一个儿子被追谥为皇帝、两个儿子被封王、两个女儿均成为一代皇后。娄昭君年轻时美貌如花,很多豪族欲礼聘她为妻,但娄昭君都没答应。她生于贵族人家,自幼“明悟”过人,尤其是在婚姻大事上,极有主见,为此,很多“强族”都遭受过她的白眼。娄昭君可谓是慧眼独具,她看到在城墙之上服劳役的将领高欢相貌奇伟,面相忠厚,虽然贫穷,但料定他是个英雄,日后必然发迹。于是对高欢产生爱慕之情,暗地赠其金银财物,二人终结美满姻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背景下,娄昭君自主选夫的佳话,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此后,娄昭君又拿出全部家资,让高欢结识天下英雄豪杰,并参与出谋策划,使高欢屡立战功,官居东魏丞相。剧本塑造了娄昭君这个美丽、聪慧的艺术形象,她不以门第找对象,为了自己的幸福敢于和父亲据理力争。戏中她父亲唱道:“那高欢家赤贫穷军下走,辱没我名家女世代公侯。”娄昭君却反驳唱道:“你的儿读诗书名节是尚,岂能够违父母自作主张。只恐怕适庸流福难长享,誓必嫁奇男子百代流芳。并非是趋下流桑间陌上,又不是忘廉耻钻穴逾墙;老爹爹休把那贫穷限量,穷人子也有那国士无双。”其父亲又企图用珍奇异宝作为嫁妆逼迫她就范,她却高唱:“老爹爹列珍宝将儿教训,你的儿识英雄不识黄金。望爹娘遂儿志保全万幸,儿愿学孟光女荆钗布裙。”此剧的前半部分紧紧围绕娄昭君和高欢的爱情来构思,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性格鲜明,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该剧在结构上打破秦腔的传统板式结构,吸收了京剧“逍遥津”的优美韵律,创造出了一种“新腔”,经秦腔名角苏哲民、苏育民演出,此剧红极一时,成为三意社的看家戏。

值得一提的还有《卧薪尝胆》,经李逸僧的编改,它被誉为“点石成金”之作。《卧薪尝胆》主要是根据梅兰芳编演的京剧《西施》改编而成,和秦腔老观众所熟悉的《访西施》有很多不同。李逸僧大胆革新,给该剧增添了很多“新腔”,如姑苏台一段,为了揭露吴王夫差的荒淫无道,李逸僧对秦腔花音慢板进行了大量革新,使音乐风格与剧情更加和谐。

除了改编剧目,李逸僧还为三意社导演了很多名剧,如《十五贯》《蒋干盗书》等,很多戏经他编导都会重放异彩。因为“凡写戏时(李逸僧)都要和三意社的老艺人们在一起研究,看合不合秦腔的风格,他们注重唱白舞蹈,穿插离奇,喜怒哀乐,有情有趣,以及字句的锻炼,角色的搭配,时间之把握,作者都注意到了,因此,编出来的戏就招人鉴赏(王绍猷:《秦腔落后之原因》)。


  李逸僧不仅善于编导戏剧,更是识才、爱才,深得艺人的敬重。他不仅与秦腔老一代艺人陈雨农、李云亭等切磋艺术、以诚相待,而且无私地提携秦腔后人。秦腔名旦何振中,从小就在李家受教育。后来,何振中置房成家,都得到了李逸僧的资助。蒲剧演员阎逢春在西安唱红,可不久嗓子却坏了,本人十分痛苦,李逸僧也十分惋惜,他一面安排阎住在自己家中,出钱请名教练给阎练嗓子;另一面亲自教阎练闪帽翅。为了支持阎逢春的事业,李逸僧后来又花费数百元,在西安为其订做戏箱、行头。而阎逢春更是视李逸僧为“再生父母”,特将自己的“代蓉”之名易为“阎逢春”。蒲剧演员王秀兰,原是流落在西安的贫困女孩。李逸僧偶遇8岁的王秀兰,认定其是当演员的料,便千方百计地说服其母让孩子学戏,经李逸僧亲自口授《玉堂春》《金玉奴》《水漫金山》等戏,王秀兰很快唱红了西安。

李逸僧德艺双馨,为秦腔事业奉献了他毕生精力,尤其是其为三意社编导戏剧、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1942年,李逸僧病逝于西安,享年64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