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我们的地方戏,这些年生活好了,在一些节庆、婚庆、祝寿等高兴的场合,大家想唱段秦腔助兴时,常常很难找到合适的唱段。这是因为我们的秦腔有名唱段大都是哭戏,主要以悲怆激昂为旋律。

哭戏在秦腔唱腔中称之为苦音,当然秦腔也有欢音,但总体上还是以苦音为主。比如,“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未开言来珠泪落”、“刘彦昌直哭得两泪汪”、“手拖孙女好悲伤”,等等。

最近,笔者专门收集了七十多段生旦净末丑的秦腔唱段,大概统计了一下,欢音唱段不到其中十分之一。

悲怆是秦腔的显著特征。秦腔之所以形成悲怆的特点,起码有这么两个缘由:

一个是,历史上艰苦的自然和生存环境造就了秦腔这一特点。陕西地处西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先民们生活比较艰辛,而当前传唱的秦腔曲目也大都形成于那个时期,因此也就深深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更多展示的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苦难艰辛与沧桑不易。这一点,与江南鱼米之乡产生的吴侬软语越剧大相径庭,与繁华锦绣京城产生的京腔京韵也大有区别。而我们看到,在节日欢庆、大型演出中登台亮相更多的是《状元媒》《牡丹亭》《西厢记》等喜庆欢快的京剧、越剧、昆曲剧目,秦人为之叫好的秦腔却鲜有登台。

还有一个就是,秦人豪放悲怆的性格也决定了秦腔这一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极其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漫长的封建文化与儒家思想的长期浸润,使秦人心灵埋下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所以,秦腔常以表现忠、孝、节、义的悲壮题材居多,《铡美案》《下河东》《斩单童》等等,唱起来脖颈上青筋暴凸,嘶吼得近于沙哑。这样来看,秦腔悲怆的特点就不难理解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传统是流不是源,秦腔也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合拍。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全市人民安居乐业,一个充满活力、全面发展的西安,一个人民富裕、和谐安定的西安,正在昂首走向未来。

广大市民在极大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追求。对于秦腔来说,在现时代应该创作更多更好的欢快唱腔,更好地贴近当前观众的文化心理和生活状态。


人逢盛世心欢畅。宋祖英的《好日子》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东北二人转为何这些年在全国红火热闹?这说明观众都喜欢看、喜欢听快乐的喜剧和曲目。我们的生活都快乐起来了,我们的秦腔也应该快乐起来!

秦腔是群众艺术,来自群众、源自生活。群众需要快乐,秦腔还在悲苦,这样就会被群众慢慢疏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秦腔剧作家,目睹发展的巨变,体验生活的幸福,就应该推陈出新、走出新路,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不断挖掘和捕捉我们这座城市的新变化新发展,创作更多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新剧目新作品,用欢快的秦声秦韵唱响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样,秦腔才能更有生命力,也才能更加被人民群众所喜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