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唱腔从胸腔吼出去
广州日报:“吼秦腔”的说法有所耳闻,但前晚陕西剧目《大树西迁》还是令广东观众感到“震撼”。
曲润海:秦腔是梆子戏里最古老、最具原生态风格的一支,“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得名。之所以称之为“梆子戏”,源于其在最开始形成过程中,乐器里少不了一个枣木梆子作为击节乐器,而板胡也是秦腔最具特色的配器。
有人说“西北的唱腔是从胸腔吼出去的,北京人说话是在嘴皮子上,而京剧就完全是从脑门子上发音了”,这话很形象。在西北5省广为流传的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广州日报:除了唱腔外,在舞台呈现、服装、角色塑造上,秦腔与南方戏曲有什么显著不同?
曲润海:很大的不同。秦腔多演绎苍凉激昂的草莽英雄、忠烈义士或帝王将相的故事,如三国、水浒等。服装上的不同更为明显,南方以粤剧为代表,服装非常华丽,无论角色的高低贵贱,因为像广东地区,华侨较多,一个是开放程度高,另外常旅居在外的华侨内心是很心酸的,他们不愿在舞台上再看到那么多难过的事。而在北方戏曲,尤其是秦腔中,穷人就是穷人相,富人就是富人相,非常写实。
在唱词上,秦腔讲究结构韵律的工整,是齐言体,常见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七言无韵诗一样排列整齐。而南方戏曲在这方面相对自由得多。
“文华奖”的名字是我起的
广州日报:听说您跟“文华奖”有着一段很深的渊源?
曲润海:“文华奖”的名字是我起的。当时文化部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我想故宫的文华殿是过去皇帝考状元的地方,那咱们也来考考今天艺术界的状元吧!而且“文华”跟“文化”谐音,很贴切文化部这个奖项,还有“文艺的精华”的寓意。
艺术节“搬出”北京也是从我开始的。1990年我调任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局长,筹办第三届艺术节。当时全北京、全国都在倾力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筹办艺术节的人力、物力有限。我就有了把艺术节搬出北京的想法,第三届(1992年)是在云南举办的,此后各省市纷纷抢着办艺术节。
广州日报:您对本届艺术节有何看法?
曲润海:九艺节很有特色的地方一个是演交会,一个是展览活动。演交会将演出剧目、产品摆上桌面,看好坏,签合约,这是广州的创举。而在舞台演出热闹的同时,广州各大博物馆、展览馆也一并免费开放,而且都精心安排了内容丰富、独特的艺术内容。
秦腔为什么要靠“吼”
曲润海表示,茫茫大漠下的西北地区不同于南方的小桥流水,在那么荒凉、广阔的天地里,只有扯开嗓子喊才觉得过瘾,有味道。而且西北是干旱缺水地区,人们的嗓音条件也跟南方人不一样,没有那么柔和,所以就感觉像“吼”了。原本梆子戏都是“吼”的,但现在只有秦腔还在“吼”,其他都改良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