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著名作家): 秦腔是陕西人的象征
秦腔号称大秦之腔,就是秦人说话的那种发音。从字面上看,就是秦人发出的一种声音。秦腔这个剧种很特别,是高亢激昂的,外地人要看秦腔,猛的一听,会觉得有点像是在“吼叫”,有震耳欲聋的效果,会感觉特别过瘾,是一种直白的渲泄。实际上,秦腔除了慷慨激昂的旋律,也有婉约的东西,有细腻的感觉。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秦腔的情景,与现在的年轻人看明星演唱会一样,特别痴迷特别疯狂,也要等着演出完了去“追星”。现在,秦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但是,无论怎么改变我依然认为它是陕西的象征。
听秦腔看秦腔,就能感受到陕西人的性格。性硬、性刚,很刚烈,有时也过于固执。古书上说是因为地处高寒,人容易有一种坚韧、忍耐性,容易圣贤,但也容易颓废。这和南方文化差异很大,陕西人一般都质朴、厚道,特别执著。陕西女孩子喜欢穿大红大绿,特别鲜艳的颜色,陕西人喜欢吃辣和酸的东西,陕西人烙大饼子锅盔,揣在怀里,就着热汤,掰开泡着吃,不像南方要炒菜、淘米、占的时间多,我想,这肯定便于行军打仗,这样的习惯,这样的个性也帮助了大秦统一天下。看秦腔能了解陕西人,看秦腔就能深切的感受陕西文化。
看到3D电影的人不少,但是你看过4D的秦腔吗。《梦回长安》让传统的秦腔艺术在现代灯光、舞美、音响的神奇效果下被推向极致:汹涌澎湃的黄河扑面而来,透过翻腾的波浪,整齐高亢的秦腔气势如虹。超大的LED显示屏仿佛一道流动的彩色水幕,根据不同的剧情展示出不同的影像:轩辕始祖、兵马俑阵、西周青铜鼎、连天飞雪、漫天荷花瓣儿,观众们被震撼了,一阵紧密的锣鼓点才让观众想起,要按照戏曲的规矩叫上一声“好”!
从成天没戏演到天天忙演出
上演《梦回长安》的易俗大剧院,在曲江新区管委会接手之前,和陕西所有的秦腔剧团一样只能到农村演出,陕西最好的秦腔板胡师傅工资一个月不过800多块,一家人挤在一间10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买房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演员们更是无戏可演,正规团最大的事就是拿政府补贴排演一出大戏,完成演出任务后,或刀枪入库,或盼着哪个村庄有庆典,能去赶个场儿。秦腔只有在张艺谋导演的大型活动的开幕演出上偶尔闪亮登场一下。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下,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第一批文化改革试点的艺术院团,从剧团合并,划归西安曲江新区市场运作,再到公司挂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西安秦腔剧院在短暂的18天时间内完成了事业单位转企的体制改革,成为创造全国院团改革的排头兵,充分体现了秦腔剧院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经过改革,演员们从成天没戏演到天天忙演出,收入提高了,积极性也上去了,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安秦腔剧院先后推出了大型秦腔《柳河湾的新娘》以及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前者惊艳了第四届秦腔艺术节,获得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几项大奖,后者最高票价卖出了1000多元,首演15天,场场爆满,如今,该演出成为了最受西安游客欢迎的演出,数百场演出,长演不衰。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促动下,西安秦腔剧院先后推出了大型秦腔音乐剧《杨贵妃》、大型秦腔现代戏《秦腔》、大型秦腔历史剧《七步诗》、新编秦腔历史剧《大明宫》等重大剧目,获得了口碑和高票房的双丰收。在大唐芙蓉园中长年演出的《梦回大唐》已连续上演了1500多场,也实现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