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我国一个十分古老的剧种,也是所有曲艺形式当中在甘肃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秦腔是长久以来,秦地流传的音乐、舞蹈、俳优戏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追溯它的上源,最早能够追溯到秦代以前,在明代末叶“秦腔”作为一种有系统声腔的剧种已经形成。

秦腔的角色行当按顶级分类可分为生、旦、净、丑四门行当,这点和其它剧种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二级分类可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秦腔在表演上也有其独有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唱腔高亢激越,感情饱满,变化强烈。二是舞蹈动作多粗犷有力,变化幅度大,重工架。如趟车、对打、扑跌、翻跟斗等,都有突出的武功表演的性质。当然,秦腔也有些表现生活情趣,表现优美体态的舞蹈程式,但比起其他剧来,它突出地反映出秦地人尚武的特征。三是秦腔传统剧本以表现战争和忠臣良将为多。不是没有其他题材,而是说别的题材不占主体的地位。而且,上面所说表现争战、反对侵略,歌颂忠臣烈士、表彰刚正不阿作风的作品本戏多,而且有连台戏(如《封神》、《列国》、《三国》、《杨家将》等可以连唱多日,包公戏也可成系列)。其他的则数量较少。有些内容轻松、表现生活情趣的戏,但全剧表现缠绵悱恻悲欢离合的剧目很少。

秦腔脸谱是秦腔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外形美妙,还包容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也是创作者对戏曲人物的理解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习俗、生活习俗形成的一种共鸣。脸谱“粉墨青红,纵横于面”,具有浓郁的装饰性。这种带有高度装饰性的化妆艺术,对人物性格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使形象更具感染力。甘肃的秦腔脸谱,不但不同于京剧脸谱,也不同于陕西的秦腔脸谱。别具风格,独树一帜。它一般用红色底表现忠义勇猛的武将,如关羽等;用黑色表现刚直不阿的猛士,如张飞等;用白色表现奸诈狡猾的枭雄,如曹操等;用花色表现神鬼人物,特别是阴阳脸,也称半男半女,或半人半鬼表现精灵鬼怪,如姬兰英等;用金色表示神仙等。

秦腔在甘肃有三大流派,天水秦腔是陇南派的主要发源地。其脸谱独具特色,已成为热门的收藏品。天水秦腔脸谱主要特点是威风凶悍,形象逼真,气势逼人。尤以刻画武将、神话人物而见长。更为奇特的是天水脸谱将人物惯用的兵器也绘入脸谱中,可谓脸谱绘制中的创举,在脸谱文化中独具神采。如把项羽归入白脸系列,下垂的胡须还不够再加几道朝天须,用流畅的手法,充分表现了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特色。再如给王彦章额头绘一只青蛙,《打方腊》中给方腊额头画一柱云上烛光,可谓匠心独具。在用色上天水脸谱也别具一格。脸谱底色也多用金色、红色,如《封神榜》温太师脸谱,京剧、西安秦腔都用黄色,而天水脸谱独以金色,张飞脸谱多以粉色加腮,而天水脸谱只用红色。这些独具天水地方特色的脸谱,在戏剧脸谱收藏领域成为一枝独秀的奇葩。

秦腔艺术作为流行于甘陕两省的主要戏剧,可以说是从三岁孩童到皓首苍颜的老翁,几乎人人都会哼唱两句。尤其是每遇乡间重大节日或者宗教文化祭祀活动,邀请秦剧团表演秦腔(俗称“唱戏”)是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形式,秦腔可谓家喻户晓。但是秦腔艺术至今没有走进邮票这块方寸世界,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而流传更加广泛的京剧艺术和京剧脸谱,已经发行多套邮票和邮资封片。2006年天水市邮政商函广告中心推出一套四枚《羲皇故里秦腔脸谱》丙戌年贺年有奖信卡,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憾。信卡选用四幅天水市秦剧团刘刚先生收藏的的天水鸿盛社画脸谱,内容分别是:2006-2800(BK)-0008(4-1)“黄河阵-三教主”;2006-2800(BK)-0008(4-2)“七萧书-赵公明”;2006-2800(BK)-0008(4-3)“破方腊-方腊”;2006-2800(BK)-0008(4-4)“苟家滩-王彦章”。这套秦腔脸谱信卡设计精美,选取几副最具代表性的天水秦腔脸谱,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深受戏剧爱好者和集邮爱好者的喜爱。但愿秦腔戏剧艺术和秦腔脸谱艺术能够和京剧戏剧艺术一样,早日走进邮票方寸世界,圆我们秦腔戏剧爱好者的一个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