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偏远农村,在我年幼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那个时候,每天除过上学外,大部分时光都是和父母亲一起下地劳动,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子,所以就过早地参加劳动锻炼。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便早早睡去,我和弟弟钻在被窝还在不时地嬉戏,母亲蹲坐在煤油灯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哼唱着秦腔小曲。虽然我听不懂母亲嘴里到底唱的是什么,可我已经被那优美婉转的旋律深深吸引,它像一首首催眠曲伴着我进入梦乡。在那段岁月里,听母亲哼唱秦腔成了我最快乐的事情,感觉它是最真最美的乡音,渐渐地我也知道了秦腔名曲《游西湖》《三滴血》《火焰驹》《红灯记》等剧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听广播、听秦腔,看电视、看秦腔已成为我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母亲讲关于秦腔戏里戏外的故事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当第一届西凤杯电视秦腔大赛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这对于我们全家、尤其对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每天晚上准时收看秦腔大赛成了我从不落下的课题,参赛演员年轻,队伍庞大,参赛曲目丰富,让我大开眼界。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秦腔剧目多、旋律美、感染力强,而且知道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并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尤其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年轻演员——李梅。李梅是本次秦腔大赛参赛演员年龄最小的一个,年仅17岁,可她留给我最深最美的记忆。她,身材修长、亭亭玉立,一头乌黑的短发,身穿白色连衣裙,宛若一位仙子。她的一曲《鬼怨》唱的荡气回肠,如泣如诉,它的声音高、亮、甜,余音绕梁、委婉动听,叫人回味无穷。从此,秦腔演员李梅的名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时光飞逝,多年以后,我也大学毕业回到了县城,走上了工作岗位。茶余饭后、闲暇之余,听秦腔,看秦腔,参与县城举办的各类秦腔演出活动,已经变成了我的第二份职业。同时,我对秦腔演员李梅的戏也是情有独钟,只要收音机或者电视机里有李梅的戏,我便激动不已,抱着无法抑制的情绪去欣赏李梅的演唱。蓦然间,我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自己对秦腔是多么的热爱,更对李梅的戏是如此的痴迷。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在县城新华书店闲逛,无意间,我发现书架上摆放着盒式磁带,而且是秦腔《状元媒》,封面是李梅的剧照,我万万没想到在书店还有秦腔磁带销售,而且还是李梅的戏,我欣喜若狂,高兴极了,立即买下磁带急匆匆赶回家,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收听。一开始我只觉得好听、还是好听,慢慢地,我也逐渐听出了门道,剧中唱腔作曲优美,配器精致,音乐好听,李梅的演唱更是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在“议婚”和“突围”两段戏演唱中,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柴郡主为婚事踌躇莫展、尴尬两难的矛盾心理和顾全大局、舍身救国的豪迈激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时隔不久,听一位朋友说,陕西音响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秦腔名家名段卡拉OK专辑,里面有李梅的戏,叫我有空看看有没有销售。听到这个消息,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急切,跑遍了县城的各个角落,还是一无所获,最后,我托单位领导在西安的朋友,几经周折才终于买回了这张碟片。当我亲手接过唱片,真是激动不已,被封面那个手举红灯的李铁梅深深吸引。虽然唱片里只有秦腔《红灯记》里的两个唱段,可李梅却演绎的惟妙惟肖,她年轻靓丽的外表和那双机灵的大眼睛,一下子能吸引住人,扮相非常的好;最主要的是她的唱腔美轮美奂,扣人心弦,特别是“爹爹给我无价宝”一段,非常的抒情,感染力极强,真是百听不厌。它的曲调有秦腔的主旋律,也有歌唱的元素在里面,李梅的演绎达到了形、神、声、情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秦腔《西湖遗恨》是李梅的代表作品,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次本戏,其他都是片段《鬼怨·杀生》。为了更好地看这出戏,我专门跑到宝鸡音响市场购买了光碟,每看一次,我的心里就感动一次,我为李慧娘的坚贞爱情所感染,被她敢爱敢恨的精神所感动,被李梅的精湛演技彻底征服。舞台上的李慧娘,一袭白衣披风飘飘荡荡,慧娘的怨气通过优美的秦腔音乐和李梅如泣如诉的唱腔表现的酣畅淋漓,李梅的嗓音张弛有度,控制自如,高音不飘,低音不沉,把李慧娘怨、恨、怒、爱、怜的复杂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慧娘的做工上,融入了舞蹈的元素,再配以夸张的披风,使整个角色更加真实,犹如一缕幽魂无处依。在“杀生”一场中,李梅的喷火绝技是更胜一筹,导演设计动作新颖、独特,慧娘和裴郎、廖寅三个人的相互配合紧凑,虽然李梅喷火的总次数不是很多,但她的喷火技巧和火团效果都是有自己的特色,整个一系列的动作显示出李梅扎实的基本功和现场驾驭的能力。

第一次在屏幕上接触到眉户戏《迟开的玫瑰》,我一口气看完了她,只是觉得好看,还是好看。当我一遍遍重复欣赏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它的深刻内涵,慢慢地,我也能完整的哼唱整个剧本,一次次地热泪满眶。《迟开的玫瑰》普通中见伟大,平凡中见真情,剧本朴实而不华丽,人物丰满而具个性,雪梅,一个自尊、自强、善良,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年轻女性,过早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为之付出了她的一切,最后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值得称颂的是它的曲调流畅自然,没有眉户剧固有的曲调模式,有歌唱的声乐处理,加之配器也很贴切,非常的美。李梅的演唱声情并茂,发挥了她声腔最大的潜力,每到唱段的高潮部分,叫人觉得心潮澎湃,非常过瘾。她在完成整个作品时,似乎没有刻意表演的痕迹,叫人觉得就是乔雪梅。毫不隐瞒和夸张地说,每一次看《迟开的玫瑰》,乔雪梅在屏幕里哭,我在屏幕前哭,这是感动啊。我在这出戏里也找寻到了共鸣,似乎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感觉我和乔雪梅有些相似,因为我参加工作后,也是帮着父母亲把弟弟供养读完高中至大学,竭尽全力为弟弟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还为他的婚姻大事忙前忙后,出力出钱等等。所以每看一次《迟开的玫瑰》,我找到了内心的感应和洗礼,我敬重乔雪梅。

《大树西迁》是李梅演绎的第二部新创作剧目,以秦腔的形式来表现,非常贴切,李梅的表演更是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迟开的玫瑰》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家、一个人的故事,而《大树西迁》描写的是一批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故事,他们有本质的不同,相对来说从人物的内心、表演和唱腔都是有区别的。首先是孟冰茜的造型非常恰当,不同年龄阶段的服装和发型设计都很美,突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外在气质。其次是在表演上,李梅在孟冰茜中老年时期的神态和做工非常到位,给人感觉很自然、很舒服,没有做作的痕迹。更主要的是在整个剧中的演唱上,李梅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在不同场境、不同心境下的内心世界,唱腔优美流畅,豪迈凝重,把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震撼观众的心灵。

李梅的戏路宽,可塑性强,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不同性格、不同内型的女性,她饰演的李慧娘爱憎分明、刘姐豁达善良,她饰演的乔雪梅可歌可泣、孟冰茜无怨无悔,她饰演的芙姐机灵可爱、杨贵妃雍容华贵,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都被李梅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秦腔的豪迈沧桑、眉户的婉约抒情、碗碗腔的缠绵悱恻在李梅的声腔艺术上都有完美的呈现。从梅花奖到文华奖,由文华奖到白玉兰奖,一次次地获奖、一回回地捧回奖杯,这是她艺术造诣最美最高的见证,特别是独占鳌头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称谓,更是对她事业的最大肯定。对于这些诱人的奖励和殊荣,李梅并没有被这些耀眼的光环笼罩,她没有因此停步,还在努力着、进步着,2009年参与拍摄了数字秦腔电影《寒窑记》,2010年成立了陕西李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2011年初艺术中心签约了秦腔历史剧《秦女苏若兰》的演出。李梅现在正处于艺术工作者的黄金年龄段和巅峰时期,祝愿她今后有更大的作为,有更好的作品问世,艺术生命之树长青,这不仅是我的热切期望,我想也是更多喜欢秦腔,喜欢李梅的广大戏迷的心愿吧。

现如今,只要想看李梅的秦腔戏,在网上观看非常的便捷,可叫我总觉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机会能坐在研究院的剧场,认认真真地看一回李梅老师的演出。我想,那该有多好。

我是一个普通戏迷,对我心目中的秦腔大家李梅只有仰慕和敬畏,我愿意把她比喻成百花园里最艳最俏的一支红梅,能用写作的方式和她交流,是我最真的情感表达。这就像无论在大街小巷,庭院深处,随处都能听到李梅悦耳甜美的《十五贯》手机铃声,这种感觉舒服极了,比吃了羊肉泡馍的感觉更浓、更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