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8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羲里秦声”天水优秀剧目展演中,我们欣喜地观看到来自甘谷县的新编大型秦腔《像山情》,体味到举世称著的公祭大典氛围与华夏文化气象的浓郁厚重。

对兰州人来讲,甘谷不止是出麻鞋与辣面子的地方。甘谷在秦时即公元前688年置冀县,距今有2700年历史,故尔称华夏第一县,今天的人口达63.4万之多,且是在力争建设全国文化大县的进程中。当地人说,托“伏羲爷的福”,甘谷这些年祥瑞频至“华夏一县紫气扬”,连老百姓所喜爱的地方戏也频频出彩,继《睢阳魂》、《姜维》之后,甘谷县冀兴秦腔剧团今年又推出了原创剧目《像山情》。这为甘肃特色文化大省和戏剧大省建设提供了诸多非常值得思考与追索的生动例证。

在我看来,《像山情》的问世再一次揭示了开掘地域历史文化宝藏是甘肃戏剧创作的重要课题。20多年前,“敦煌、丝路、多民族”口号的提出,是甘肃戏剧艺术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性经验总结,强调我们的创作者注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掘,在选材、样式与作品风格上都要有鲜活的地方特色。

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使甘肃本土文化全然插上了翅膀,各地剧团对各自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又进行新一轮的真情开掘,这种对文化的自觉与担当,生动体现了甘肃剧人一往无前的创作精神。甘肃各地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开发完,对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深度开掘的热忱我们理应充分肯定。甘谷县对大像山的再认识、再展示,使这处全国4A级的文物景点又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因此在八方嘉宾云集天水公祭伏羲大典之际,这出秦腔新编剧目尽显自信的甘谷人不断进取的文化情结。真是紫气东来,不亦乐乎!

《像山情》的公演,又使更多的人认知到传统戏曲是传播我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抓好我们意识形态极其重要工作任务的艺术阵地。“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很有一段时间,总是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及贬损戏曲艺术的杂音,直接影响到戏曲院团特别是基层团社的生存与发展。人们不是看到有些地方,一面有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等文件的下达,一面却没有让好政策真正落地,甚至早已放弃了戏曲阵地,即便有戏曲“队伍”也是名存实亡?

我钦佩甘谷人有着清醒的认智,他们并没有忘记戏曲阵地。县剧团的演职人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振奋精神,深入生活,担当起为人民创作的“天职”,接二连三就地取材推出好戏。这种持续的创作实践在有力地说明意识形态离不了中华文化,当然也离不了戏曲艺术。于是《像山情》一经上演,以其“羲里秦声”巨大的亲和力吸引了当地老百姓,已经产生强烈反响,这就是很大的成功。

就戏而言,这出大型原创剧目《像山情》好就好在借助剧情人物坚守正义、追求安泰的生命意志以唱响今天大像山人卫护和建设自己精神家园的心声与畅想,目光非常辽远且文化意蕴着实深厚。全剧着力塑造雕塑匠徒弟杜秉石和师傅牛居业、女儿牛秀芝三个人物,作者将他们命运与情态的巨变统统置于“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中。当安史叛军破长安,各地匪寇乘机作恶,在秦州师徒旋即失散。杜秉石寻至伏羌县大像山下,惊闻师傅私携金妆大佛之资财潜逃远去不知何方,非常气愤羞愧,决计金装大像山大佛为己任,替师傅赎罪,安抚百姓生计,而牛秀芝又在山大王孙彪一伙匪徒的威逼下,跳崖自尽,决不说出“佛资”的去处。直至安史乱平,牛居业返回大像山,真相大白,方与徒弟合好,而思念女儿痛不欲生。徒弟用他慧丽的莲叶观音塑像平缓师傅的伤痛,大像山人终归齐心协力金装大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令世人慨叹不已,声传四野。

《像山情》的编剧是甘谷人牛勃,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小说家,他之所以投笔戏曲,就是因为他对大像山文脉佛缘长达10多年反复研究所产生的灵感冲击,也源自于包括他的老岳父在内的广大城乡观众从乡野涌来看戏的文化传统与审美诉求。于是他进入戏曲圈,辛勤笔耕,借力历史上大像山的浩然气韵,又完全依仗艺术想象进行大胆构思,走上艰难的戏曲文学创作之路,几度修改,终成此剧。上得领导多次指点,下获观众热忱支持,与从甘谷县剧团走出、现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教授的张江中导演合作,又有中国梅花奖演员袁丫丫、省陇剧院表演艺术家邵炳德等人的积极加盟,依靠全团演职人员的积极努力,终于使该剧走上2017(乙酉)年公祭伏羲大典的大平台尽情展示,昭告天下甘谷还有这样一段凄美婉约、耐听耐看的《像山情》。

我认为,当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被有心志的创作者不畏艰辛终于搬上今天的大舞台大放光彩之时,主创者一定静下心来,要积极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这出新剧目继续巡演的过程中进行仔细打磨提高,甚至必要时将其思维定势、作品样式“打碎”,重新取舍,重新结构、重新组装。这个过程是最煎熬编剧的时候,也是提升创作者戏曲艺术造诣的时候。演出单位需要心存志远,放一段时间,再进入更深层、更智慧的艺术创造,力争首先让文本再上一层楼。《像山情》中的故事铺排、冲突设计、悬念布置及舞台美术的整体呈现尚需要反复推敲,使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塑造、每一个情节细节的展现更加合情合理合戏曲艺术规律要求,更具有戏曲审美意趣。作品越有文化底蕴,越有艺术含量,其社会价值就越高,也就能走的越远。我们热切期望《像山情》是甘谷县乃至甘肃省的一出常演不衰、能够长久保留下来的地方戏佳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