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秦人创造了秦腔,秦腔塑造了秦人。但在如今网络、电视、音乐盛行的时代,古老的秦腔并未远离我们。一大批秦腔演员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要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们陆续摘得9项中国戏剧“梅花奖”,为秦腔艺术增光添彩。说起20多年前为陕西摘得首朵“梅花”前后的经历,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东桥依然记忆犹新。
1983年,为排演重点剧目《千古一帝》,省戏曲研究院将李东桥从户县“挖”到了省城,主演秦始皇。之前,李东桥是户县剧团的演员。
李东桥回忆道:“在我19岁那年,省上许多老师到户县指导工作时觉得我条件不错。后来,《千古一帝》在全省选演员,郝彩凤等老师就一起推荐我。”两年后,北京举行了自“文革”以来的第一场全国戏剧汇演,《千古一帝》作为陕西唯一一台秦腔剧目赴京参演。
说起这次全国戏剧汇演,李东桥告诉记者:“好在年轻,也不知道害怕,我一口气演了七八场,最后居然得了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戏曲汇演主演一等奖。刚听到这消息,我还以为是听错了。”直到李东桥走进人民大会堂,亲手领到沉甸甸的证书和奖杯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拿奖了。
奖金给李东桥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感,“国家奖了一千块钱啊!那简直是一摞巨款。”李东桥清楚地记得:“奖金是一两块钱票面的,很新,捆扎得整整齐齐,看上去很厚一摞。我之前从没见过那么多钱,当时我一个月工资才45块钱。领导把这么一摞巨款摆在桌上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
回到西安,李东桥才发现拿奖的事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他笑着说:“省市领导都给我嘉奖,报纸也登了大照片,这甚至被评为1985年陕西十大新闻之一。”李东桥的名字也由此在戏曲研究院传开来,这时的他终于松了口气:“过去我老为自己的身份而忧心忡忡,从那时起我总算在省城站稳脚跟啦。”
1986年的一天,李东桥接到一封贺电,恭喜他凭《千古一帝》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秦腔夺得的第一个中国戏剧最高奖。但获奖后的一件事令李东桥终身难忘,“我把奖金丢了。那次奖了500块,十块钱一张捆了一摞。在北京领奖后回西安,我顺手把奖金放进了外衣内侧的口袋,但我一上火车就把外套放在座位上跟人聊天。火车快到西安时我才发现钱丢了,列车长、乘警翻了整个车厢都没找到。最后,省文化厅只好补发了500块钱安慰我。”李东桥最后表示:“戏剧是一门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的艺术,每一场演出都不可复制。秦腔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乡下,我们受欢迎的程度,比起大牌明星也毫不逊色。我这辈子舍不得,也放不下秦腔了。”(职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