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中国秦腔节在古都西安盛大开幕,众多秦腔剧目让古城戏迷大饱眼福。在本次秦腔节上,16部历史题材的新编剧目熠熠生辉,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颇具创新意识,无论是从音乐创作到舞台设计,还是从内容编排到演员表演都努力适应现代观众欣赏情趣。
看故事
男人戏《七步诗》受关注
前晚上演的由西安秦腔剧院排演的秦腔历史剧《七步诗》就借鉴舞台剧的特征,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年轻观众。导演何红星认为,历史题材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历史剧可以保留戏曲舞台一些特有的程式化表演、服装、化妆、舞美,包括手、眼、身、法的细节,这些都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毕竟秦腔这么多代传下来,更适合观众的审美习惯。而且,历史故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社会有借鉴作用,更能引人深思。
何红星觉得,《七步诗》主要反映曹操、曹植、曹丕父子兄弟三人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一部男人戏,就像是脂粉堆里的绿叶,更受大家关注。他认为,如今秦腔舞台上绝大部分是女人戏,虽然好看,却没有男人戏震撼人心。目前,《七步诗》四场演出的上座率不错,许多年轻观众看到这部戏后非常激动,事实说明,他们不仅能看懂秦腔、接受秦腔,也非常欣赏这个戏表达的历史故事。
看新鲜
小剧种阿宫腔受欢迎
富平县剧团排演的阿宫腔《大唐巡按》也引来众多观众叫好。虽说是小剧种、小剧团,可其魅力却不减。上座率达到七成,观众掌声不断。吸引大众的,不仅是戏本身,而是这个剧种那声那腔,听来相当悦耳。这种声腔因为鲜少露面,所以众人期盼。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在开演之前,舞台上要呈现出主角谢瑶环身着白衣像雕塑一般地伫立在舞台上,现场很多观众还疑惑:“这是塑像吧?”后来得知是团里的演员,老戏迷们皆惊叹道:“这娃功夫还真了得,足足在台上一动不动地站了半个多小时。真把娃累得够呛!”
看班底
整合资源创好剧
将最好的演员、导演、舞美、服装搭配组合在一起,在秦腔界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跨省借调名家大腕,对于一个县剧团,似乎还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次,甘肃灵台县剧团排演的《皇甫谧》,显示了创作者们对于甘肃历史文化的热爱和独有的创作风格,其中有近一半的班底都是借调自青海西宁,其中包括屈巧哲这朵西宁的梅花奖得主。这位演员虽功夫不浅戏份却不多,但能登上秦腔节的舞台,对演员和观众而言才是最为重要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