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打造的一部大型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在古城引起了轰动。这出戏自3月8号上演以来,不但吸引了不少老秦腔戏迷的眼光,也受到了不少初次接触秦腔的年轻观众的热烈追捧。《西京故事》演出期间场场爆满,一票难求。那么,一出秦腔戏,为何能够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得到不同层面观众的认可呢?

《西京故事》上演期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售票窗口前,每天都会摆上“满座”的告示牌。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在看过一场后,还会买票第二次、第三次的观看。家住剧院附近的张鸿达说,这出戏上演以来,他已经花了5000块多块钱买了100多张票,不仅自己看、家人看,还送给亲戚朋友观看。

戏迷张鸿达:这个戏我越看越爱看,从前到后的道白和唱腔基本上都记得差不多了。

盎然是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的院长,在《西京故事》连续演出的二十多场中,盎然就接连看了许多场。

陕西书画院院长盎然 :票非常紧张,我看了10场,我得到票都不容易。

盎然说,由于《西京故事》非常感人,所以他提前为自己家乡的一家企业预包了一场3月底的演出。许多老熟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不断找他来要票。那么,这部秦腔现代戏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西京故事”,从而能引起观众的热捧呢?

秦腔黑头演唱: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

《西京故事》讲述了由农村迁徙进城打工的一家人的故事。曾当过民办教师及村长的罗天福,从大山中走出,来到西京城打工赚钱,供养在重点大学就读的一双儿女。于是,在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之间;罗家父子两代人之间;罗家姐弟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台戏通过农民工在城市机会多多却也困难重重的生活境遇,揭示了在时代大潮裹挟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并由此演绎出世间百态、市井风情,凸显出各色人等鲜活生动的个性。《西京故事》的编剧是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谈到这出戏的创作动机,陈彦说,还是源于眼前的生活。

《西京故事》的编剧、陕西戏曲研究院长陈彦:因为咱住在文艺路,文艺路前面有一个农民工的劳务市场,他们每天都在找工作,有些找一天都不一定能找到。那种艰辛,那种身影触动着自己,我就觉得他们身上会有许多故事。

历经三年,几乎修改了十次以上,陈彦终于完成了《西京故事》的剧本创作。决定搬上舞台以后,戏曲研究院请来了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查明哲执导,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东桥领衔主演。整台戏紧贴社会现实,把农民工问题、大学生就业、房租涨价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浓缩在两个多小时中集中展示,使得观众在看戏过程中感同身受。

观众:我觉得演得非常好,排得非常好,演得大家都哭了。

观众:确实太好了,感人得很。

剧中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罗天福,传递出创作者对靠诚实劳动赢得尊严、撑起社会大厦的千千万万个平凡人由衷的敬重,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深沉、真挚的人文关怀。

农民工:对我的感受很深,我感到罗老师这一家人进城打工,跟我是一模一样,因为我也有两个女儿,也上的是大学,我当时看了以后,激动的泪水都流下来了。

城里人、农村人;城中村的房东和房客;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城里有点钱的所谓的“富二代”,这形形色色的人等在戏里轮番登场,他们之间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之间互相碰撞,磨合,相互理解,可以说,不同的人在戏里都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观众:确实很好、确实很好。我和我妹妹都是大学生,我们也是农村来的,我看了确实是泪如泉涌。

观众:我看演得非常像我老公和他妹妹,而且和我老公的家庭状况上学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就想到了我公公那时的艰辛,我就想我一定要回报他、报答他。

整部戏亦庄亦谐,诙谐幽默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甚至捧腹大笑;庄重严肃起来,能压得观众喘不过气来,甚至让人掩面而泣。好剧本,好导演,还要有好演员。扮演罗天福的演员李东桥说,每次演戏他都能沉醉到剧情中。

罗天福扮演者李东桥:每演一场我要哭几趟,一本戏要哭三次,最少。我们院长这个本子非常感人,当看到一些情节以后,不由让人热泪盈眶。

此外,别致新颖的舞台设计和对于秦腔经典唱法的创新性运用也使得这出现代戏多姿多彩。《西京故事》的舞台由北京最顶尖级的设计团队打造,虚实结合,收放自如;戏里秦腔元素得到了强化,有大段的正宗秦腔乱弹,而且加入了几乎失传数十年的“滚白”,这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

西安交大学生康卉:在我们印象中,秦腔就是那种咿咿呀呀、哼哼哈哈听不懂,不是很想探究这种心理,但是进去它很新颖,场面活泼、阵容宏大,其次语言风趣幽默,整个观看过程中笑声和泪水交融。

编剧陈彦说,自己的目的就是要为小人物立传。看来,经过导演和演职人员的二度创作后,这个目的看来是达到了。

《西京故事》的编剧、陕西戏曲研究院长陈彦:我们打捞的是恒常价值,我觉得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给小人物以温暖,农民工把这个城市建设的这么美好,我想尽管农民工身上也有从农村带来的一些不良习性,但是从骨子里来讲,从大节来讲,他们是应该获得社会巨大尊敬的群体,他们是最主要的建设者。

著名评论家李星:题材、思想、艺术评价非常高,基础非常好,从大众喜欢程度来说,完全可以打造成戏曲研究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戏曲作品。

在《西京故事》上演期间,省上领导也先后到剧院进行了观看,并对这台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对这台戏要广为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来看它,让它教育的面发挥到极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