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晚报讯(记者高宏梅文/图)4月22日、23日,秦腔《廉吏于成龙》在“金城之春”秦腔艺术周精彩亮相。省剧协名誉主席王正强、著名表演艺术家陆淑琦、著名戏剧评论家严森林等诸多省内权威戏剧专家则汇聚一堂,为该剧认真“把脉”,希冀该剧成功移植后能成为甘肃秦腔的经典之作。

实现了地方戏曲高台教化的社会功能

“我觉得这个戏有三个亮点。”王正强的总结精辟、简练,“第一个亮点是倡廉,所以正能量是比较足的;第二个亮点是这次移植彰显出了秦腔的鲜明特点,演员的表演上、节奏上还需努力;第三个亮点是整个舞台呈现比较满意。”

“这出戏很不错,没有好剧本时移植就是最好的选择。”陆淑琦表示:“各种戏曲其实都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这也正响应了我们党倡导百花齐放的文艺路线,而且京剧的渊源就离不开秦腔,这条寻求发展、传承的道路是对的。”

严森林激动地表示:“这台戏彰显了清吏廉洁、崇德向善,是讲良心的一台好戏,用秦腔实现了地方戏曲高台教化的社会功能。”

该剧的移植中,京剧版的花脸变为了秦腔老生,老生角色又变为了花脸,而这样剧种、行当的变化,又进一步使得人物塑造也有所调整。细细品来,移植两个字又谈何容易。该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欧阳明说起移植的过程非常感慨,“排这个戏,就是在一个成功的平台上去寻找我们自己的成功。但移植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院团的建设和演员的培养。”

“我们既要变还要像,既要移植还要突出秦腔特色。”欧阳明告诉记者:“剧种本体要保留,否则不叫移植,而且既要‘移’得过来,还要‘植’得下去,最终成就一部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算成功。简单说,好的不能变,又要有秦腔的特色,这就有很大的难度。”

长远目标是让更多人喜欢秦腔

“非常高兴看到了兰州市打造的这部大戏,我为此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动。”戏剧评论家、国家一级编剧肖美鹿表示:“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其院团的整体水平在人们和粉丝心目中的地位绝不亚于省级院团。这部秦腔作品的问世,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我也因此看到了这个院团的不断提高。”

她说:“以前人们对秦腔存在误读,认为秦腔就是粗犷、豪放,就是吼,而这个戏带来的耳目一新恰恰表达了秦腔也能收放自如,长远的目标必然是需要让更多的人都喜爱秦腔。”

“有些唱段还不够美、不够好、不够顺。”对于首演中出现的问题专家也看得真真切切,王正强认为,“个别的高音设置有待商榷,是不是需要把握在有效音区内,这样既能增加悦耳的效果,又能降低演员的压力。”

“这个戏演了2小时45分,按常理有些长了。”严森林告诉记者:“我建议把这个戏再精打细磨一下,把一些琐碎的、过场戏的时间放到重点场次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