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米亚娟办秦声文化大院,一步步重拾自己的老本行——境况改观爱好依旧,她在给一群同样热爱秦腔的自乐班学员义务指点过程中,逐步办起了这个文化大院,让更多村民乐在其中。
重拾20年前老爱好
米亚娟12岁学秦腔,当过四五年秦腔演员,再后因生活窘迫转行。“吃过一些苦,后来和丈夫一起做生意,日子才好起来。”米亚娟说,秦腔是他们夫妻共同的爱好,所以只要和秦腔有关,作为票友的丈夫都很支持。
她经常吊嗓子也偶尔参加电视台秦腔比赛,但是秦腔在慢慢远离米亚娟的生活。
近几年日子富裕了,空闲时间多了。村子里的秦腔自乐班邀她去教课,她也就欣然前往,发现场地不够,干脆就搬到自家的新院子里演。
“有一次正唱到一半,突然下雨了,就躲到门廊唱,太不尽兴。”于是她干脆给院子搭了顶棚。米亚娟说她自己也没想到,自家院子会成为今天的秦声文化大院。
给秦腔腾场地
给院子加顶棚、建起专门的舞台、给观众席做长条凳、二楼腾出训练场地……就这样一步步,新房两层楼加上院子有近300平方米,夫妻俩从2012年开始陆续给秦腔腾了150多平方米的地儿。
因为丈夫是票友,两人一拍即合,所以在文化大院的建设中,米亚娟没有遇到阻力。2006年到2010年间,两人每周在郭杜十字看秦腔演出,后来不演了,夫妻俩很是难过了一阵。
经过2年多的时间,这里的秦声文化大院散发出魅力。“之前的自乐班场地不够,水平提升不快,观众也少,现在我们的演出有了很多固定观众,每场不漏。”米亚娟说来的人各阶层都有,无论是干什么的,都是因为热爱秦腔聚到一起。
因为是纯公益演出,自乐班的“演员”就自己定制自己角色的服装。这里已经成为一个交流平台,其他秦腔剧社也来演、喜欢的村民想学,都奔着这里来。
米亚娟说,文化大院的秦腔演出让她重新感受到了以前到郭杜看精彩秦腔演出的氛围,非常满足。
米亚娟(右)辅导乡亲们秦腔舞台表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