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剧场西安易俗社在停演10余年后,重新豪华装修,将于4月1日开放,日前公布的剧场重新开业的门票价格,把古城西安震动了:普座380元/位,豪华包间8000元/间。
面对这个消息,一般老百姓当然反对,太贵了!老艺术家们愤愤不平,这太让他们不习惯了;陕西的文化官员语焉不详,没个准话儿,其实这也是很明确的态度。
我“惊悉”这个消息,感觉很惊喜,也很欣慰!我支持这个做法,甚至认为他们做得太晚了。
8000元一个包厢贵不贵?这话就不该问!依我看,只要戏好,这就不贵。
比如对天价秦腔持反对态度的秦腔艺术家马友仙老师那一段“秋风吹月儿高湖水浩荡”,在我看来,就不止这个价儿!我曾经说过,像我这种白领和比白领还趁钱的许多人,是不配看戏的,因为我们本来就应该看不起戏。什么意思?我说的不是到剧场里蹭戏,不是那种接受扶贫式的看很便宜的戏,不是看电视里的戏。我说的是自己花钱看戏,一般人按照自己正常的收入,是看不起戏的。现行的戏曲票价太低,我们有幸能占便宜看戏,这是不正常的,不能把这种不正常当常态,更不能老想着向政府要钱来延续这种不正常。否则长此下去,戏曲老不卖钱,戏曲成了只花钱不生财的事儿,长久不了。演员从戏曲里得不到他们的收益,就会把唱戏当“谝闲传”,不好好唱戏,总想当个管演员的官儿、获个奖弄个委员代表当当什么的,这不好。
我还十分反对以别的东西养戏,比如把名角逼得去做生意挣钱,戏曲演员如果能通过唱戏挣钱,谁还分神费心弄别的营生?演员就应该专心唱戏,把戏唱好,戏能让他觉得收入不错,活得有尊严、体面,这不很好吗?
我希望易俗社这个天价秦腔能坚持下去,也呼吁社会上喜爱秦腔的有钱人、财主,能去捧场,买这个天价秦腔。当然,不是让您花冤枉钱,您要是懂戏,就买它最好的戏,通过您的购买,逼着他们把戏唱好。刚开始,要求也别太高,慢慢地提要求,让演员提高,让剧团出好角儿。您要是支持这个天价秦腔,就是为秦腔做了功德,您的钱花得就有意义。
我还觉得应该多几处这样的天价秦腔演出剧院,这样才能形成气候,高端消费也要形成点儿气候才行,否则单薄,反而不易生存。现在易俗社才三个这样的天价包厢,显然太少了。太少,就会显得突兀,会让讲究低调的中国人不敢冒这个风头。其实当下中国人的所谓低调不是真低调,多数是伪饰,蔫儿坏,真正的低调是堂堂正正的,不怕消费这种天价秦腔。
您说我忘记了一般老百姓?没有!我就是一般老百姓。其实,戏曲在过去的生存方式是多种层次的:有这种天价的,也有很平常的,便宜的。更主要的,过去是有钱人花钱包戏,请人看,或花钱给公众演出公益戏,即所谓“一家花钱,百家看戏”。现在研究戏曲的人、主管戏曲工作的文化官员,不研究戏曲在过去的生态特征,只盯着戏曲能不能卖票,这种单一的思维永远都搞不好戏曲。
上面说了,如果卖票的话,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我们看戏,就要靠朋友邀请,大家凑份子或某机构购买的公益性演出,看电视不算。我很希望有富人、财主喜爱戏曲,并且社会允许他们公开地、很招摇地、高调地喜爱戏曲,他们愿意花钱、花天价捧角儿,甚至到了痴迷不惜破家的地步也没所谓。
我乐观地展望:有了天价剧场和天价市场,戏曲就不能按照现在这种体制生存了。现行体制下,国内剧团面临相同的困境:剧团不是不愿意排好戏,政府也不是不支持,但是剧团老感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给的钱总是不多。多数剧团形成了个别掌握剧团权力的人、名角儿、戏霸,一个人或几个人占用了剧团的几乎所有资源,使用了政府给的几乎所有扶持资金,一意孤行地弄自己的戏,好大喜功,以创新的名义糟改传统,获了不少奖,但是最终剧团丢了传统经典好戏。新戏多数因其言之无物,行而不远,连过眼云烟都算不上。满树的枣儿就红了他(她)一个,一个就一个吧,结果他(她)还发霉了。您说悲剧不悲剧?您去把全国的剧团扒拉扒拉,就会感觉我说的不是虚话。
有了天价市场,你那花了很多钱、获了很多奖但没人看的戏就不灵,你就不再敢弄了,政府也不会让你再弄了。作为一个看不起天价戏的老百姓,我们要心态平和,只有戏曲的生态中有了这种天价戏,才会有我们老百姓看的好戏。好戏不怕他们先看,好戏带来好概念、好标准、好演员、好剧目,整个行业就会往好处带,最终我们都会有好戏看。
政府对戏曲剧团应该放开,别管得太死太具体,扶持资金也不能按现行的体制那样给。不能给了这个不给那个,你说不管剧团,结果你给了一个剧团项目资金扶持,就等于打压了其他剧团。慢慢地大家都讨好你,慢慢地又都附着在你身上,成为你的负担。所以,我理解陕西文化官员的模棱两可让他先试试嘛。
所以,天价戏非但不该批评打压,即便失败了也不应该嘲讽,而应该支持。让这种天价戏去闯一闯,激发一下市场不好吗?试验不行,再改回来也可以。别老嚷嚷不行动,不作为。
(摘自 《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