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旦回想起当年足球的景象,眉眼间飞快闪动着。为了提高水平,村里拨专款配备了队服,从西大聘请了专业教练辅导,“每天下午6点后我们才训练,这主要是不影响学生娃学习,我们还请了教练,每天给人家30元报酬。娃们踢得劲头很足。那段快乐的日子想起来就让人睡不着觉。”球队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打比赛,经常约一些十里八乡的球队来切磋。就这样,足球在这个乡村的影响越来越大,起初是年轻人,后来中年人、老年人、妇女也喜欢上足球。有时候一场比赛,村里上千人观战。激情四射的足球伴随着同样激情荡漾的秦腔,可以想象,在有足球的日子里,幸福紧紧包裹着这座乡村。杨旦掰着手指头算着北池头足球队的足球辉煌,民间联赛精神文明奖、可口可乐杯第四名、农民杯优胜奖。“俺们村的足球水平曾经代表南郊的乡党跟北郊的农民兄弟踢过,一般球队根本打不过我们。”

美得很农民足球队诞生了国字号

足球到底给杨旦、给杨旦的乡党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让杨旦想了半天,他没有总结出答案,但他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球队成立初期,报名者甚多。当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也要报名,杨旦犯了难。“我们主要招收十七八岁的,这娃太小,他们家条件也不好,我们几个商量着,还是让娃好好读书吧。”但这个孩子似乎下定了决心,球队不要他,他就死死缠着这支队伍,队伍走哪儿,他跟到哪儿。实在没办法,就把他招入球队,“没想到,这个碎娃后来成了我们队踢得最好的,他在中场非常灵活。”这个娃很快就被铁一中特招,后来去了外地继续踢球。这个孩子的名字,杨旦已经忘了,但从这个孩子身上,杨旦意识到,足球给成年人带来快乐,给孩子带来的是希望。另一个娃王珂,就是这个农民球队诞生的国字号球员。北池头的足球没有青训体制,但就是这样一个自发组织的农民球队却能培养出国字号的球员。目前王珂在浐灞二线队,司职前锋。在去年的青年联赛上攻入5粒进球。乡亲们已经商量好了,一旦王珂明年打上联赛,他们村将组织上千人的亲友团为自己的子弟助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