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杨一苗) 一部来自基层院团的秦腔现代戏《家园》,成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大戏。记者采访这部戏的主创人员了解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主题重大、艺术精湛是这部剧作获得成功的启示。

“罗罗面面,油馍串串。猪肉扇扇,蜂蜜罐罐。我娃是个福蛋蛋……”这段源自陕西民间歌谣的唱词,在《家园》里多次出现,无论是女主人公秀蝉怀着对新生命的期待吟唱,还是男主人公王星在醉意中仿佛又见到已经离世的妻子,观众随着这段唱词一起,仿佛来到了迷蒙秀美的秦岭汉水之中。

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一夜间山崩地裂满目疮痍。《家园》以发生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党和政府实施避灾移民重大工程,将老百姓(603883,股吧)搬出大山、重建新家园的感人故事,不仅成功营造了村民的物质家园,更奏响了人们战胜灾难、携手重建美好家园(博客,微博)的精神礼赞。

内容取材自基层、演员均来自基层,《家园》用一个来自乡村的故事,反映当前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重大主题。该戏由陕西省渭南市秦腔剧团联合澄城县剧团、户县群星剧团联合演出。《家园》由基层院团协作、担纲国家级重大文艺演出,市县剧团和县里民营剧团的基层演员上台演出。为了能对受灾群众生活的变化有切身体会,该戏的主创人员多次深入灾区第一线体验生活,感受山区老百姓的艰辛以及住进新家园后的喜悦。

《家园》的编剧谢艳春说,4年来《家园》已演出100多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赴基层面对老百姓的演出。这部戏前后共修改过4版,从最开始聚焦“物质扶贫”,到关注“精神家园的重建”,再到结合“精准扶贫”的时政热点进行剧目改编,最后升华至不忘先烈祖宗的家国情怀,最终打造成了这部秦腔大戏。

在这部秦腔现代戏的结尾,随着老腔艺人的吼唱,一幅新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导演石玉昆说,《家园》的创排融入了大秦腔的观念,在秦腔板式韵味不变的前提下,在一些唱段中加入陕西民谣、华阴老腔的元素,以此丰富全剧的色彩。这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达,为“大秦腔”的探索注入了活力。

观看过此戏的观众姜东说:“《家园》中演员表演非常细腻,在内容上将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精神用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紧贴了当今精准扶贫的时代主题。”

文艺评论家、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认为,《家园》是一部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而提炼出来的优秀作品。这部作品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用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在舞台表现出了中国精神。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