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小演员们的整体感觉,是这帮孩子个人条件都很好,基本功扎实,表演、行腔很是规范。看了他们《杨门女将》、《龙凤呈祥》、《铡美案》等的演出,有几个演员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
卢涛:年20岁,须生、老生演员,扮演《杨门女将》宋王、《龙凤呈祥》刘备、《桑园会》秋胡、《三娘教子》薛宝、《周仁回府》吕忠等。卢涛是个很好的须生料子,他的嗓音酣畅甜美,西安交通大学焦垣生教授称赞其甜中带沙、沙中透甜,“甜沙混合比例”掌握得很精妙,如调美酒如烹美食。卢涛扮相英俊、表演潇洒,扮演《龙凤呈祥》的刘备神形俱适,剧中唱段的处理和刘备逃奔时的表演,显示了其良好的演艺天赋。他主演《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与李江伟的廉颇搭档,一个嗓音高亮,一个浑厚大气,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其目前的拿手好戏之一!
李江伟:26岁,花脸演员。《杨门女将》中演西夏王,虽然短短的几句道白,但足令人眼前闪亮——非常好的花脸嗓子,很挂味。江伟主攻大花,动作舒展、台驾大气;更难得的是他的唱和白口,带有龙虎之气,清晰入耳,韵味十足。虽然年龄不大,但对戏曲的琢磨让他往往能演出新的内涵。《铡美案》“告状”一折,大浪头在堂鼓的渲染下,王朝马汉的抖马带动了现场的气氛,观众的心随着包青天的出场而振奋。在“说什么州县衙门管他不下,与爷—住—轿”一句,江伟没有起高调扬音;在“尘世以上同名同姓之人甚多,你家驸马千岁姓陈,就不许其他人姓陈么”一句,江伟轻缓语气慢慢道出。对这两处的演法,大多演员均是高调提音、慷慨质问,观众可理解为包拯嫉恶如仇;而江伟这两句的独特处理,带给观众的是一个遇事冷静的包拯、沉稳的包拯、和下属犹如兄弟般关系融洽的包拯。所谓十戏九不同咋演都能成,不同的演法塑造出不同的包拯,虽然反映的特点不同,但都是观众喜爱的包拯,都在人物里面,江伟的这种表演确确实实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个演员有自己的东西。这儿说句题外话,如果在研究院里看戏,您可能会看出院里的风格是很注重演人物,人物第一,他们不提倡卖嗓子,是所谓干净文雅地演角色,这点我是赞同的!在最后“辩理”一折,更是包拯的重头戏,有大量可出彩之处,赠银的双锤带板、反问国太的垫板等等,都需要演员深厚的唱腔功底来支撑,江伟的表演,观众数次的掌声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在当今秦腔花脸不景气的时代,李江伟的出现点燃了人们对花脸的新希望。希望这个花脸的好苗子能撑起西安花脸的未来!
孙艳:22岁,文武兼备、多才演员,正小旦、刀马旦、武旦、闺阁旦等皆入其囊,扮演《杨门女将》穆桂英、《龙凤呈祥》孙尚香、《三对面》公主、《周仁回府》李兰英、《断桥》白娘子、《战金山》梁红玉、《劈棺惊梦》田氏、《鬼怨》等等。《杨门女将》是小梅花团重力打造的一部戏,孙艳扮演的穆桂英,刚出场就面临着急剧的变故冲突,欢喜备寿、听讯悲伤、自压苦痛、陪酒晕醉等等,如何演好这一系列情感的变化,是开戏之初能不能抓住观众的重要所在。孙艳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感情变化,委转细腻地将剧情过渡给了后续的佘太君。至后面探谷、杀敌等,需扎大靠表演。孙艳逮锤干净利落,一招一式无丝毫拖泥带水,英姿靓人。这些表演的完成,不光需要演员有强硬的基本功,还需要有对动作铜器的良好判断。如果说穆桂英让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孙艳的做和打,那么《三对面》则展示了孙艳几近完美的唱功,让观众看到了全面的孙艳。孙艳扮相漂亮、四功俱佳,加上其清亮甜润的嗓音,让观众对这位年岁轻轻的多才演员寄予了很大的关注和厚望。
魏艳妮:24岁,正旦、老旦演员,主演《杨门女将》佘太君、《龙凤呈祥》吴国太、《铡美案》秦香莲等。艳妮带给观众的惊喜,不是来自其几出大戏的领衔,而在于真真正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艳妮的表演、唱腔都是非常的规范,她的气息控制得很好,真假声的转换、何时弱、何时强等等,都令人不敢相信是一个年仅24岁的女孩子能达到的地步。艳妮演戏很有灵性,悟性很高,可以说她“会”唱戏。《杨门女将》佘太君一角,能占到全剧近乎一半的成败率,如果佘太君镇不住台,那这部戏就已失败一半了。所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艳妮的佘太君得到的好像尽是赞赏之言,批驳之语寥寥难数。但还不是佘太君,而是秦香莲的角色,让我对艳妮几乎可以不吝任何褒奖之词。前段时间刚看过名家联袂的《铡美案》,所以小梅花团的这本戏我可以进行较细致的比较。目前流行的《铡美案》本子,秦香莲是全剧的二号主角,“闯宫”、“杀庙”、“告状”、“扣押”、“面理”、“辩理”,每一折都有秦香莲的唱段,而正旦的表演也绝不同于《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序幕”演员没有唱腔,但艳妮一出场就给人带来惊喜。没有了佘老太君的虎步,没有了百岁挂帅的武威,带给人的只是秦香莲送夫赶考的理解支持和温柔贤良。“闯宫”里,艳妮头一嗓子就令人佩服,正旦的发音和她老旦完全不同:老旦发音位置靠后,利用喉音和脑音的共鸣,中锋嗓子响堂达远;正旦的嗓音前移位高,面罩而出,清澈明亮、空灵剔透。我被早早地拉进了剧情,跟着她由希望转为悲愤绝望。“杀庙”一折,经常有演员把这儿演绎成香莲在咄咄逼人地用言语截韩琪、激韩琪,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韩琪之所以能放走香莲,一是他有正义感,二是他同情香莲被香莲“把心哭软”了,所以这儿的香莲应该主要是悲凄地哀求韩琪,哀求时还要琢磨着韩琪的心理去说,应是低低怯怯提心吊胆的,艳妮很好地把握住了香莲的这个心理,整折表演连环紧凑合情合理。至“告状”里“秦香莲跪轿前心惊胆战”,艳妮真假声的巧妙结合,及落尾“战”字的弱下,假声的辅助把秦香莲那悲愤、哀怨、害怕的心理泣诉而出。我完全沉溺其中,直至身边振秦低声说“哎,这句好”(大多演员这句都是飚高音以求掌声),我才醒悟,带头鼓掌,立刻引来掌声的共鸣。“面理”的表演,不卑不亢,和李梅对秦香莲的演绎如出一辙;“辩理”最后语激包拯时的滚白,更是将戏剧的冲突带入了高潮。艳妮演戏,往往能将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随着角色高兴、陪着人物流泪,对她这么小的年龄而言,这点很是不易。
小梅花的这批学员均接受了一个思想,即一切尽从人物出发,不刻意去飚高音卖嗓子,这要感谢给他们上课、排戏的老师。在这些孩子身上,至少目前,有着规范的唱腔和表演,这是可喜的。祝福他们,因为从目前西安秦腔的格局来看,他们就是以后西安秦腔的主力军容。
在他们的意识形态里,保留着当代年轻人的思维模式,他们以年轻人的“新潮”演绎着古老的秦腔。但愿他们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在以后的演艺道路上,“不忘今之所短,不失古之所长”。这些“潮流”的孩子们为秦腔而“古老”,祝愿秦腔也会因他们而“潮流”!(西北随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