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中国戏曲的四大腔声之一,被誉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被称为“百戏之母”,所以说秦腔已不仅仅是陕西人的剧种了。10月9日上午,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首个秦腔艺术展开展,该展览也属于即将开幕的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展向人们首次集中地展示了秦腔的历史风貌和在当今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许多珍贵的文物、戏画、照片、剧本、曲谱、褒状等都是首次面世,实属罕见,撩开了秦腔的神秘面纱。

昨天下午,我省副省长景俊海到展厅观看了展览,参观后他这样表示:“展览展出了秦腔的‘魂’,对广大参观者是一种激励,是一种教育,对秦腔是一个普及,对振兴秦腔是一个有力举措。”

罕见秦腔文物亮相
在昨天的展览现场,很多秦腔老艺术家积极自愿地为现场参观者进行细致讲解。记者留意到,展厅分为九个部分,有秦腔概说、秦腔剧目、秦腔音乐、表演艺术、舞台美术、演出团体、演出场地与文物、秦腔名人堂、报刊专著、媒体网络等,演出团体中突出了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和省戏曲研究院两家著名的表演艺术团体,展出了往日罕见的实物。
在展厅中记者还见到1924年鲁迅在西安为易俗社题的字“古调独弹”的珍贵影印版。展厅的墙壁上,还挂着各种角色的戏服,在戏服下还摆着相对应的头冠和使用的兵器道具,展览现场,几位前来参观的老外和现场服务的几位礼仪小姐一时兴起,也忍不住戴起头冠,舞起大刀,现场扮起武旦来。除戏服外,各色秦腔脸谱书册也有展出,秦腔的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绘制风格古典独特,记者看到,珍贵的蒲城张氏秦腔古谱、易俗社秦腔脸谱、三意社秦腔脸谱等系列丛书的亮相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此外,在展厅中央的玻璃展柜里,还展出了早期的珍贵秦腔录音资料和部分秦腔文物。这些秦腔文物见证了秦腔历史发展的足迹,让观者深思回味。

老艺术家现场亮唱腔
在展厅的一侧,还搭建起了古戏楼,早已有数位奏乐人员落座其中。在展览进行约一小时时,康兰等几位老艺术家还登台献唱助兴,康兰唱了几句自编的迷糊戏,她的唱腔柔美悠扬、百转千回。她还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唱过戏,为朝鲜志愿军战士补过衣服。在主持人陈爱美的邀请下,其他几位也即兴唱了几句,台下观众掌声连连。老艺术家们也确确实实地过了一把戏瘾,他们的唱腔浑厚有力,震慑四方。主持人陈爱美也是酷爱秦腔,她也在不断地为参观者们进行图片和资料的讲解。
在展会现场,易俗社创始人、著名的剧作家孙仁玉的孙子也把祖父孙仁玉曾使用过的铜水烟袋和暖手炉带来了,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主持人陈爱美不仅好奇地询问文物未来的去处,孙老说:“我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把它们交给博物馆。”

秦腔博物馆的雏形
据了解,此次秦腔文物展览将持续到本月底,期间,免费向西安市民开放。博物馆筹建班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布置这个展厅,记者留意到,展厅上方悬挂着许多红色的横条,每个横条中都写着一句话,例如:“一身的戏在于脸,一脸的戏在于眼”;“竹管传戏情,板牙奏秦声”;“把角色的心填实,把自己的心掏空”;“想找民众剧团把戏看,顺着鸡蛋皮能寻见”。文化厅艺术处的胡处长向记者解释道:“这些文字都是艺人在唱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一些民间群众所总结出来的,从中也可以看到秦腔发展历程的缩影。”胡处长还告诉记者:“本次展览是秦腔博物馆筹建办建立以来的第一件事,这次的展览是为以后创建博物馆而做的铺垫,这只是一个雏形,在以后会慢慢丰富起来的,这也是业内人士一直以来的愿望。”(肖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