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腔网西安消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继日前成功推出我国南方的“江苏戏曲周”之后,把我国北方第一个戏曲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戏曲的发祥地陕西,戏曲频道将于8月底隆重推出“陕西戏曲周”大型系列展播活动。9日晚上,先遣小分队《戏曲采风》摄制组一行6人抵达十二朝古都西安,进行“陕西戏曲周”系列专题的采访拍摄活动。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本次推出的“陕西戏曲周”大型系列展播活动将从8月28日起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3日,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戏曲频道将全天播出以秦腔为主的陕西地方戏。中央电视台派出的先遣小分队《戏曲采风》栏目组一到西安就与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戏剧家协会有关领导进行了紧张的协商,希望能做好本次“陕西戏曲周”系列专题的采访拍摄。
众所周知,陕西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古代的“梨园”就在西安,经过两千年的历史积淀。这里形成了以秦腔为代表的近60个地方戏曲剧种,剧种数量居我国首位。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之鼻祖”。秦腔目前还完整的保留着我国汉唐时代的众多戏曲曲牌,明代万历间,秦腔发展成为我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是我国所有梆子腔系统的母体,现在我国北方几省的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很不相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保持着共同的特征,清乾隆年间,秦腔已经流传遍及我国几乎所有的省份,并且流传到国外,秦腔对我国几乎所有剧种形成都产生过无以比拟的影响。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陕西的地方戏曲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许多珍稀剧种都已经失传,并且还有许多剧种濒临失传。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组编导李颖表示:“陕西戏曲周”系列专题报道就是要为陕西戏曲剧种的保护发展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们将分6个专题对陕西戏曲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系列报道,首个专题我们选定把秦腔带入网络时代的中国秦腔网(www.qinqiang.com)。
在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的领导一致认为“陕西戏曲周”系列专题报道的第一期采访对象锁定中国秦腔网非常有意义,中国秦腔网把古老的秦腔带上了网络这趟快车,为把秦腔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做出了卓越的成绩,网站创办5年来发布了大量的原创秦腔新闻,在秦腔目前处境尴尬的局面下,中国秦腔网注册会员已经突破3万人,成为我国会员最多的戏曲网站,并挤身我国三大戏曲门户网站之一,实在是难能可贵。但是中国秦腔网5年来一直全公益性免费开放,网站的建设者为此抛家舍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现在干戏曲事业确实需要中国秦腔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前陕西各界一直盛传着“哪里有秦腔,哪里就有中国秦腔网”,本来随时可以见到的中国秦腔网负责人刘彭涛消失了近两年了,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以及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组几经周折都没能找到他。在几乎要放弃寻找的最后关头,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的领导把电话打到外地询问知情者,最终才找到了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西安的中国秦腔网负责人刘彭涛。原来,刘彭涛自从经历了网站被黑,媒体对其大力宣传知名度提高的时候,同时也是遭受误解最多的时候,他选择了“隐居”——他停掉了自己的电话,从来不出现在任何公众场合,甚至不用自己的网名上网,整个陕西戏曲界所有人将近两年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在西安这个城市中“人间蒸发”了。
可是中国秦腔网一直以来有人在维护,所有人都见不到哪个熟知的网名“长安小生”了,能见到的是谁也不知道是谁的管理员“中国秦腔网”,没有人知道是谁在默默的继续做网站的这些工作,其实这个人正是刘彭涛。他选择了“隐姓埋名”,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经历了5年艰辛而蒸蒸日上的中国秦腔网。找到了他本人,刘彭涛却拒绝接受采访,他说他不愿意再面对媒体,他认为媒体是把双刃剑,事实证明,每一次媒体对中国秦腔网报道,网站都会面临一次严重的“劫难”,他怕了,他希望过平淡的生活。最后在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的领导和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组编导耐心说服下,刘彭涛才答应为了心爱的秦腔事业,结束两年的隐居生活,重新走到人前接受采访。
在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戏剧家协会领导的协助下,《戏曲采风》栏目组8月10日用一整天的时间对中国秦腔网(www.qinqiang.com)创建5年来的发展、运营、现状、影响以及面临的困境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详细采访拍摄,本期特别节目将于本月28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陕西戏曲周”系列展播活动的开始第一天进行播出。
据悉,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组今后几天还将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等艺术团体进行采访拍摄,他们还将对从秦腔和陕西濒临失传的剧种展开系列采访,同时会对民间老艺人和小梅花奖获得者进行关注,力争全面展现陕西戏曲目前的真实状况。秦腔艺术门户网站中国秦腔网(www.qinqiang.com)也将对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本次推出的“陕西戏曲周”大型系列展播活动进行追踪报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