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发源于大西北,来自于老百姓,古老浑厚,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秦腔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它融入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唱、念、做打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然而,近年来,秦腔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衰退现象,演出院团频频解散,戏曲人才凋零萎缩,秦腔走入低谷,步履维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好多人都在思索,好多专家都在研究,笔者认为,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谁都没有办法的事情,随着科技和社会多元化的进步,有一些我们认为非常好的传统文化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衰落、消失。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我们国家有好多项目都在进行保护、抢救,而且还确定了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人民的期盼。秦腔也不可逃脱的和其他剧种一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遭遇寒冬,其实大家都一样,不仅仅秦腔是这样,京剧和秦腔也差不多,好不到那里去。戏曲的产生是有很深刻的社会背景,都是发源于社会落后、科技落后的古代社会,那时候人们的精神食粮几乎没有,社会很不发达,戏曲随之应运而生并取得极大繁荣和发展。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科技高度文明,人们的娱乐和休闲生活呈现多元化,戏曲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戏曲没有创作出更多的受观众喜爱的剧目,戏曲创作与时代脱节了,就会失去了戏曲赖以生存的基础——观众。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秦腔未来发展的粗浅认识。

一、秦腔的创作和演出始终要以群众为基础

戏曲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导演也是如此,时刻提醒演员不要忘了观众。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秦腔的演出与创作也必须明确一点:要让观众看得懂、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观众对所演的剧目根本看不懂,或是虽能看懂,但剧目曲高和寡,或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即使编剧的写作再娴熟,导演的手法再高明,演员的演技再炉火纯青,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无动于衷的。戏曲不能打动观众,就会失去生命。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曾有过教训。如昆曲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皇家御用的宫廷戏后,离百姓生活愈来愈远,渐渐脱离了群众。

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秦腔界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些院团为了参加会演获奖,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排练会演节目,舞台美术没有遵循戏曲艺术的创作原则,一味地追求大制作,追求豪华,动辄花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获了奖,似乎很风光,却忽视了观众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忽视了观众的需求。观众不肯看这样的戏,其结果是会演之后就偃旗息鼓,将好不容易排出来的戏束之高阁。这种做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会断送秦腔的前程,这种只为会演而排戏的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秦腔未来的发展要与网络紧密结合

上面所述,主要是强调秦腔的发展必须要以观众为中心,以群众为基础,除了做好自身之外,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呢?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经济文化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比如说购物,以前人们需要去商城、商店、市场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现在呢?手指轻轻一点,鼠标轻轻一按,或者一个电话,或者一条信息,你需要的东西就会送到你的眼前,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广电商的发展,前几天中央政治局也发出了要繁荣推广网络文化的号召,这就是信号,就是推动我们前进步伐的动力。我认为秦腔也应该更快更积极的与网络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现在人们是怎么看戏的呢?去剧场看戏、去庙会看戏的人越来越少,犹如老汉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还有的人买回碟片家里看,有的用唱戏机,有的用手机,有的用电脑下载看,细心厉害的人电脑里藏着好几百部戏,想听那个、想听那段随时打开就听,随心所欲,不受限制,总之是手段各种各样,充分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现在的演员是怎么演戏的呢?演出的场次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疲软,传统剧目翻来覆去的演,新创剧目难出佳作,秦腔院团纷纷倒闭、解散、合并重组,县一级的剧团能正常演出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都转为民营剧团勉强维持,低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好的演员也越来越少,迫于生计另谋职业的为之不少,令人扼腕叹息,但又无可奈何,演员也是人啊,也要生活啊,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有的甚至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每月的收入都不如一个刚出道的流行歌手的零头,真正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滋味。听说易俗社的好多老艺人到去世还住在社里分配的几十平米的小房里,家徒四壁,生活艰辛,令人心酸。这不是秦腔的错,也不是观众的错,更不是社会的错,这是必然的,一种旧的东西必然被新的、更先进的东西替代,这就是历史规律。不用为牛不耕地了可惜,因为有了耕播机;不用为马车和轿子可惜,因为有了汽车;不用为活字印刷术可惜,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更好更先进的印刷设备。现在人们获取娱乐的项目和手段太多太多,不仅仅再局限于戏曲。比如看电视、看电影,听歌、看交响音乐会、KTV、旅游等等等等,所以看戏的人少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为此担心,是正常现象。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秦腔就自此衰落了呢?没有发展前景了呢?不是的,秦腔还有热爱它的观众,还有热爱他的演员,还有滋养他的土壤,但同时秦腔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演出方式,与网络充分结合,最近的达沃斯论坛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马云的演讲大家看了没有,未来我们的生活会全部网络化,网络会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戏曲也不例外,秦腔更不例外。有人会说,你在啰嗦什么啊,秦腔现在不是已经和网络结合起来了吗,我看的戏都是在网上看,在网,上下载难道这不是网络吗,还要怎么弄啊?其实我个人的想法是主要是用网络改变秦腔传统的演出方式,具体设想是:建立一个秦腔直播演出网站,网友们就会在网站上看到演出的预告和节目信息,比如今天晚上邀请西安秦腔剧院或甘肃秦剧团演出什么戏,有哪些演员,几点开始直播等等,然后用电子支付方式购买电子门票,有了电子门票就可以进入直播房间等待看戏,在看戏过程中还可以给喜欢的演员送花或披红,当然鲜花和红也需要在网站购买,这些收入就可以由网站和演员分配受益。天天可以直播,可以邀请不同的院团和演员来参与。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直播方式呢?我想爱戏的人都有这个体会,看戏就是要看实况演出,实况演出才会有效果,才会有不同。名家经典的戏我们可以存在电脑里翻来覆去慢慢的看,但是碟片上一部戏如果翻来覆去看几十遍,难免也会有腻的时候,而网络直播则会每天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也会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秦腔更好的融入网络还有更好更多的方式,我今天只是说了我的一种想法,虽然不知道正确与否,但还是说出来与喜欢戏的人一起分享为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