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吼为救秦腔
“我父王有道坐长安,风调雨顺太平年。”说起唱秦腔的经历,22岁的大学生张国锋忍不住又吼上了。昨日上午,在长安大学教工俱乐部,一场拯救秦腔行动开始了———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中国大学生秦腔戏迷团正式登台演出。
网络让我们走到一起
“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一代学生的责任,更是我们年轻人的义务。不断振兴秦腔事业,把秦文化推向大学校园更是我们学生应该做的。”担任中国大学生秦腔戏迷团代团长的韩克华说。
提起秦腔戏曲,年轻人中了解者甚少,韩克华是西北工业大学一名在校生,他对秦腔情有独钟,经常学唱。通过网络,认识一些网友都表示了对秦腔的热爱。于是,他在网上发帖面向全国高校征集秦腔爱好者。2005年3月底中国大学生秦腔戏迷团便应运而生,相关专业网站也建起来。现在,正式成员有35名大学生,分别来自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院校,网上注册学生会员已超过400人。看到不断壮大的秦腔戏迷团,韩克华感到很高兴。
关起门唱秦腔很孤独
今年20岁的王海妮是西安铁路运输学校二年级学生,谈起唱秦腔的经历,她说,“我很喜欢秦腔,但由于一般是老年人唱的比较多,作为一个小女生有时候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吼。所以下课后就在宿舍唱,在家里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偷偷地唱,虽然有时调子不是那么准确,但是只要唱出来,心里就会感到很舒服,连上课也会很轻松。但因志同道合的学生很少,感觉很孤独。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发现了召集秦腔爱好者的帖子,便参加进来,现在活动多了,不但不用关在房子里,而且还可以站在舞台上和这么多的同龄人一起演唱,这种感觉真好!”
听了好戏激动得失眠
“秦腔使我陶醉,有时听上一出好戏就会激动得失眠。”西安铁路运输职工大学三年级21岁的汪军利深有感触地说,“最让我难忘的是秦腔《花亭相会》,当时我还在上高中,看到演员们的精彩演出,我激动得失眠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便买来了磁带,一遍一遍地听,一句一句地学,把自己当作戏中的女主角,与男主角对唱,特别投入,一直练了两个多月,终于学会了,我激动得又失眠了一个晚上,感觉很有成就感。”
她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能够参加到“挽救秦腔、保卫秦腔”的活动中来,把纯正的民间戏曲发扬光大。
秦腔有了新的活力
在昨日的演出中,戏迷团的成员演出了《三堂会审》、《周仁回府》、《斩秦英》等精彩唱段。看到这么多大学生在台上有模有样地吼秦腔,作为陕西高校戏曲研究会副会长的唐丰祥显得很高兴,坐在台下欣赏的他不时地为他们鼓掌助威。
他深有感触地说,秦腔是我国的主要剧种之一,演唱起来粗犷豪放,民间群众基础较好,但很多人缺乏舞台活动经验,一般也是60岁以上的人才喜欢。在现代艺术的冲击下,我国很多传统戏曲目前正处于衰退阶段,尤其是秦腔。
唐老师还说,他们研究会以前也曾作过努力,准备在高校中招募一些学生加入,但是未能成功。现在这些大学生利用网络做到了研究会以前想做但没有做好的事情,实在是可喜可贺,看到这么多的年轻血液注入,使他们这些传统戏曲研究者们也看到秦腔再次兴盛的希望和未来。(实习记者刘立春)
(摘自 《华商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