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秦腔脸谱》,12日在兰州举行首发式。该书首度汇集了陕西、甘肃两地608张不同风格秦腔脸谱,其中不仅有清末至民国年间原汁原味的罕见老脸谱,还有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隋唐敬德、秦末项羽等稀世珍品。据悉,该书也是西部首部最为全面的秦腔脸谱专著。
30余载挖掘传承
张江中从小就在基层剧团工作,学习花脸,由于他对秦腔这门古老中国戏曲艺术的由衷热爱,30多年来辗转秦陇大地,踏遍渭河两岸,访艺人、拜名家,虚心求教、潜心挖掘,最终将《中国秦腔脸谱》编撰成书。张江中介绍说,该书汇集了608幅秦腔脸谱,四路秦腔九路风格,四路秦腔为陕西东路、中路、南路、西路;甘肃为陇东风格、陇南风格、陇中风格、兰州耿派风格。
“据我所知,因为一些传承的遗失断继,秦腔脸谱在水族、鬼族、妖类、番将等方面几乎是空白,所以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整理,对这方面进行了创作。这本书中除兰州耿派的斜七分画法外,其余谱式均采取正面画法,因为秦腔有相当一部分的谱式左右异样,正面的画法虽然难度较大,但更清晰于实用。”张江中告诉记者,该书还收集了近年各省市秦腔界七旬以上著名花脸前辈的彩装剧照,并撰写了论述秦腔脸谱的文字。所收录脸谱按历史年代、剧名排列,各路风格的谱式按剧名编排,并注有人物朝代和戏名;个别特征及他本人创作的脸谱也有文字说明,方便读者鉴赏交流。
秦腔人才后继乏人
为何要花费30多年心血编撰这样一部作品?对此,张江中表示,秦腔起源于陕甘一带的民间,已有500余年历史,秦腔脸谱更是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秦腔脸谱是秦腔艺术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秦腔已经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现在面临人才流失、水准下滑、后继乏人的局面。拿秦腔脸谱说,现在一些年轻人在绘制时已经不再严格按照秦腔的特点技法来做,一些京剧脸谱中的东西也会拿来用。所以,编纂这部书除了希望将传统的秦腔脸谱艺术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更希望借此来弘扬秦腔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
打造秦腔脸谱《辞海》
书虽然已经出版发行了,但是张江中的工作还将继续。现在已经有不少来自全国的戏曲曲艺界的专家,从事秦腔表演工作的艺术家以及秦腔爱好者们给予了这本书很大的关注,并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这使张江中认识到了其中的缺失与不足。张江中说,下一步他的目标就是继续补充完善这部作品,他将继续在陕西、甘肃探访老艺人,对秦腔脸谱进行收集整理,将这本书补充打造成一本真正实用的工具书,成为秦腔脸谱界的《辞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