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15位演员榜上有名。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袁丫丫凭借领衔主演的秦腔《春江月》摘得梅花表演奖,成为天水第一朵“梅花”。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最高奖项,已成功举办28届,先后评选出600多位“梅花奖”演员,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戏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届梅花奖是全国文艺评奖改革后第一次评选,暂不评梅花大奖和二度梅奖,梅花奖名额由原来的30名压缩到15名,使得今年这一奖项的竞争更加激烈。经各省市自治区、中直院团推介和层层选拔,共有50名戏剧演员进入初评,随后选出16名戏剧演员进入广州终评,最终评选出15名梅花奖获奖演员。
袁丫丫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秦腔四小名旦之一。袁丫丫从11岁就读于宝鸡市艺术学校起,便与秦腔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2004年作为特殊人才调入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原天水市秦剧团),现为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副院长。主攻小旦和闺阁旦,以扮相俊美、嗓音高亢圆润见长,代表作有《哑女告状》、《花烛恨》、《武松杀嫂》等,先后荣获甘肃省首届秦腔旦角大赛金奖、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她还以秦腔《麦积圣歌》中的“柔然公主”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创剧目表演金奖。
“梅花奖对于戏剧工作者来说,是一座艺术的高峰,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在广州领奖的袁丫丫23日晚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心情还难以平静。“作为一名基层院团的戏剧工作者,梅花奖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责任。”袁丫丫表示,今后在把戏演好、在秦腔舞台上做好传帮带的同时,还要通过和全国戏曲界同仁的交流,力争把发源、流传于西秦故地的西秦腔推向全国,让西秦腔走向世界。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陈霖苍(第12届,1995年)、周桦(第13届,1996年)、窦凤琴(第14届,1997年)、陈霖苍(第16届的二度梅,1999年)、雷通霞(第16届,1999年)、康爱石(第17届,2000年)、谭建勋(第18届,2001年)、朱衡(第20届,2003年)、边肖(第21届,2004年)、张小琴(第23届,2007年)、马少敏(第24届,2009年)、苏凤丽、佟红梅(第26届,2013年),朱衡(第27届的“二度梅”,2015年),窦凤霞(第27届,2015年),袁丫丫(第28届,2017年),共14位戏剧演员,先后摘得16朵“梅花”。
袁丫丫获奖感言
感谢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及各位评委;感谢多年来关心、培养我的各位领导;感谢自幼学艺以来谆谆教导、帮助我的各位老师;感谢默默无闻、台前幕后全力配合我的所有同事;感谢一直以来喜欢、支持我的广大戏迷;感谢家人、亲戚朋友对我的鼎力相助!因为有你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我凭秦腔剧目《春江月》于2017年5月22日喜摘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在此,我真诚的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今后,我将以此殊荣为激励,进一步提升我的个人素质和演绎造诣,为广大人民群众呈现出新的、更好的作品!
梅花奖的全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
袁丫丫能够摘得这朵“梅花”,真可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摘梅”之路~
戏台上吼出“好声音”
英姿飒爽、神采飞扬是袁丫丫在舞台上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舞台下的袁丫丫和我们一聊到秦腔,整个人都在散发着光彩,她的一言一行彰显着她用生命热爱着秦腔。
袁丫丫,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从11岁起,袁丫丫就开始接受秦腔专业训练,从宝鸡市艺校毕业后进入金昌市艺术团。2004年,作为特殊人才调入天水市秦剧团工作,获得“中国秦腔四小名旦”的称号。袁丫丫是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还是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秦腔历史悠久,是吼的艺术,是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对生活最质朴的表达方式。
袁丫丫戏路宽泛、表演细腻、文武兼备、唱做并举,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在新编大型历史秦剧《麦积圣歌》中,袁丫丫先后饰演柔然公主和乙弗皇后两个角色。在塑造主角乙弗皇后时,袁丫丫遇到了难题。由于自己擅长旦角,而扮演的却是大青衣,唱念做打都与旦角有很大差异,袁丫丫颇费了一番苦工,反复排演揣摩,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角色转换。
“在唱腔的技巧上面,平时我演小旦,嗓子音量窄一点。”袁丫丫说,“但是在扮演乙弗角色中我是大青衣,嗓子太甜了就不好听了,也与人物不符。”
在《麦积圣歌》排练的最后关头,剧组每天都要练十四、五个小时,高强度的排练给演员们的身心带来了极大挑战。作为主演之一、身兼业务副团长的袁丫丫知道,在这种时刻更要以身作则。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她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满脑子只有唱词、动作,人变得近乎机械。尽管这种高强度的排练方式近乎残酷,但她认为这正是一名演员,特别是秦腔演员必须要承受的。
“每一部戏都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去抠,力求达到完美。”袁丫丫说,“一部戏从排练开始也就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袁丫丫对将要演出的剧目排练烂熟于心,细节、动作、表情……一个都不能少。2011年,袁丫丫在腿部养伤期间,接到参加“红梅大奖赛”的任务,她决定参加比赛,并选取了对演员唱腔和舞台技艺要求非常高的《劈棺惊梦》这出折子戏。排练中,她克服重重困难,反复练习高桌吊腰这一技巧,最终摘取了“红梅大奖”,成为继“四小名旦”称号之后她个人演艺生涯中的又一个跨越。
袁丫丫先后荣获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天水市劳动模范、领军人才、十大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奉献天水“十大人物”等多项殊荣。
“秦腔代表着我们传统文化的美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你看我们颂扬的仁义、忠诚等美德在秦腔里面比比皆是。”袁丫丫说。“每一部戏里都有对美的赞扬,对丑的鞭挞。”
从传统剧目《窦娥冤》《失子惊疯》《火焰驹》《三娘教子》,到市秦剧团新创排的《山里红》《麦积圣歌》《大秦文公》《水洛城》。从窦娥、白素贞、李慧娘、黄桂英,到九月、月娘、乙弗皇后、柔然公主。袁丫丫诠释着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曲折动人的故事。
作为市政协委员,袁丫丫在每年政协全委会议上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关于建设秦州大剧院的建议》、《关于传承秦腔戏曲艺术推进我市文化繁荣的建议》、《关于将天水“五大文化”搬上秦腔舞台的建议》等提案由有关部门办理落实,为我市文化发展做出了努力。
秦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影响,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温暖。
舞台需要“好声音”,艺术需要正能量。袁丫丫表示,她会给观众奉献更多的秦腔精品,用文化的力量感染观众,影响民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