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忤逆的儿子,一位善良的母亲,一段母子间爱恨交织的情与怨,一个催人泪下的悲情故事……12月6、7两日,周至县剧团演出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母子恨》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上演,戏迷们评价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秦腔本戏之一。”

事实上,陕西秦腔文化周此前在北京举行时,周至县剧团作为秦腔历史上唯一一个晋京演出的县级剧团,演出了《母子恨》后,引发了京城戏迷的热烈反响,演出当日剧场内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都站满了人;由于戏迷的过度热情,演员们不得不几次谢幕,三位主演还清唱了三段秦腔以飨戏迷。北京媒体如是评价:“《母子恨》真是声动京城!”

有魄力

县级剧团也敢赴京

周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此次剧团赴京演出的领队李娴告诉记者:“晋京前,曾有人说‘作为一个县级剧团,赴京演出是需要魄力的’!事实证明,周至县剧团没有辜负西安市民的希望。”

《母子恨》作为陕西秦腔文化周的压轴剧目,于11月22日、23日在中央戏剧学院演出。演出当晚7点半开演,刚过6点就不断有观众赶来,他们纷纷站在贴有该剧剧照的展板前合影。“我家是长安的,特意来看咱周至剧团的演出。”“我是宝鸡人,专门从中关村那边赶过来。”浓浓的乡音,让演员们心里热乎乎的。李娴说:“陕籍乡党们的热情给了演员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所以演出非常成功。很多观众含泪看完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演员几次谢幕,观众还大声喊着要演员们清唱一段!”据说,11月23日晚,《母子恨》第二次演出时,观众再度爆满,一部分戏迷经“照顾”被安排在过道观看。即便如此,仍有200多名观众在场外苦守。

有耐心

五年精打细磨方出炉

周至县剧团团长孙多祥告诉记者,《母子恨》是该团排演的新编历史剧,历时5年精打细磨。该剧取材于几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真实故事,叙写了天下父母的爱子深情和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困惑与矛盾,揭示了父母溺爱和教育的差异最终导致孩子人生悲剧的深刻内涵,剧中所提及的“忤逆坟”遗址至今仍保留于山西省侯马市北。演出中,演员的唱腔慷慨激昂,沉郁悲壮,表演朴实无华,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许多男观众看完都是一脸泪水。

此次演出,剧团去了90多位演员,分散在三个住处,但排练时没有一个人迟到。“剧团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去北京,对故宫、鸟巢、水立方都充满了憧憬,但没一个人喊着要去看看故宫,看看鸟巢,他们都说戏比天大,这次出来一切都以戏为主。”孙多祥告诉记者。

有票友

周至戏迷追到北京

一次赴京的演出,不但锻炼了周至县剧团,更彰显了陕西人淳朴的乡情。在北京期间,很多陕西乡党给了来自家乡剧团无私的关爱。早在剧团抵京之前,以陕籍作家周明为代表的陕西乡党们对演出展开广泛的宣传。演出期间,他们放下生意,放下工作,开着私家车,满北京城帮剧团送票上门,接送乡友。除了身在北京的陕西乡党,周至当地还有20多位铁杆戏迷自掏腰包,追着剧团来到了北京。他们不但帮着剧团装卸道具,发放宣传材料,还观摩兄弟院团的演出,给剧团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完全成了剧团的“编外成员”。

李娴说:“这次演出后,我们将进一步修改和打磨《母子恨》,使它成为剧团的‘拳头戏’。”(记者 张静)

(摘自 《西安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