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剧场,经历了百年的蹉跎岁月,它是跨越了一个世纪的经典,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时至今日,这座百年古老剧场终于迎来了新生。随着试营业的开幕,西安易俗社剧场将以新装从2011年开始上演一个全新的时代经典。从清朝末年建成开始,经过护法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等战火的洗礼,在鲁迅、张学良、杨虎城、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历史人物的好评中,易俗社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个世纪。百年来,易俗社剧场上演的一段段岁月诗画,使享有“中国多种戏曲的鼻祖”之称的秦腔被世人所熟知,使秦腔“中国戏曲活化石”的美誉传播四方。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唱不尽的戏曲人生,演不完的悲欢离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易俗社剧场曾经历了三度较大规模的整修才屹立至今。据介绍,第一次是在购买初期,剧场重新改建了舞台,因演出场景变换的需要设计安装了转台,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第二次是上世纪60年代初,市政府拨专款重修剧场。第三次是1992年,市政府对易俗社剧场进行了改建。最大的变动是将原来的门楼移至剧场的西边,使剧场矗立在西一路的街面上,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这座古朴凝重的老式建筑。1983年,易俗社剧场被列为“西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和2006年,易俗社剧场分别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6月,西安秦腔剧院全面完成了事转企改制工作,成立了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大力开拓演出市场。2010年,在曲江新区管委会和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西安秦腔剧院(曲江)有限责任公司又以重资对剧场进行了维护和翻新。百年古老剧场因此焕然蝶变,这只蹁跹轻舞的蝴蝶灿然破茧新生。
重新修复的西安易俗社剧场拥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整栋建筑古朴典雅、富丽华贵。走进剧场,那长方形的格子窗、屏风式的雕花大门、暗红色的圆柱,高大的歇山屋顶、古朴尊贵的嵌地金砖……让人感觉光阴回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人潮涌动的演出场面。剧场两侧走廊的文化展诉说了这100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陈旧的秦腔乐器仿佛在弹唱着曾经的那段岁月之歌。与此同时,通过动态的液晶展示屏所展示的照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易俗社的秦腔情缘。
西安易俗社剧场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倾注着几代三秦人的心血和感情。辉煌的过去注定了与众不同的未来,汇聚了如此深厚的内涵,我们相信百年易俗社剧场将会为新时代演奏出全新的旋律。(记者 夏明勤 实习生 买黎安)
(摘自 《三秦都市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