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西湖二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10月9日,陕西省西安人民剧院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来自福建京剧院的两位“白素贞”和三位“小青”与“许仙”“法海”等众演员一起,不但在两个半小时内精彩呈现了传统京剧剧目《白蛇传》,更通过“梅花”与优秀青年演员交替演出的方式,让观众更好地领略到该剧文武戏兼长的艺术特色。
“东戏西演”“中央与基层院团结对子”等跨区域交流与合作,不但让“远方”的戏迷和观众获得诗意享受,也让戏曲院团在人才培育、剧目创排、市场开拓等方面资源互补,携手开拓,绽放出传统戏曲的迷人魅力。
跨剧种合作带来新机遇
京剧《安国夫人》是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创作的大型新编历史剧。该剧由梅派第三代表演艺术家董圆圆与溪派表演艺术家张建国领衔主演,讲述了一位真实女英雄的故事,自上演以来备受京剧迷的追捧。而在不久的将来,由西安秦腔剧院下属三意社排演的秦腔版《安国夫人》将与观众见面,这将不仅是一部戏的成功移植,更是中国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一系列合作紧密开展的标志。
10月9日,中国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结对共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秦腔版《安国夫人》剧目排导启动仪式在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剧场举行。中国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宋晨表示,戏剧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移植,希望将《安国夫人》移植于秦腔的同时,通过深入交流,搜寻出好的秦腔作品移植于京剧。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剧目资源优势,选取合适题材进行剧目移植创作。与此同时,双方将结合“文化下乡”“京剧进校园”等活动合作演出,并开展武戏演员等演职员间的交流观摩活动,共同促进演职员艺术水准的提升。
西安秦腔剧院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表示,本次结对共建合作意义非凡,不仅有利于秦腔的发展、创新,更有利于地方剧院人才梯队建设,帮助陕西打造出一支骁勇善战的“文艺铁军”。“秦腔和京剧都是古老的戏曲剧种,结对共建将为两个悠久的剧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宋晨说。
拥抱观众就是拥抱未来
“数十年胡服骑射兵强马壮,到如今威慑诸侯如日中天……”随着“赵武灵王”志得意满的一声唱,10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京剧《赵武灵王》首度与西安观众见面,同时也拉开了福建京剧院与陕西省京剧院2018交流演出的帷幕。
“《赵武灵王》演绎的是赵武灵王极具戏剧化的一生。他是战国时赵国最杰出的君王,最后却困死于行宫之中。”一位观众表示,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人性的弱点,这也是戏曲的教化作用,很有现实意义。“接连两天,在《赵武灵王》和《白蛇传》两部大戏里领略到了程派青衣、梅花奖获得者孙劲梅的风采,而最低票价仅仅20元,简直太超值了。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我们戏迷有福了。”一位黄姓戏迷如是说。
10月12日、13日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福建京剧院通过两场公益演出把“京剧种子”播撒到了广大学子之中。昆曲《牡丹亭》里讲:“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同样,如果不让大家,特别是年轻观众欣赏到优秀的戏曲演出,如何能真正传播传统戏曲文化呢?不少专家认为,振兴戏曲重在培养观众。“拥有了青年就拥有了未来”,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多次表达过这一观点。
“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京剧,而是接触得太少。我相信他们只要走进剧场观看一场京剧,就会被深深吸引。”福建京剧院院长金于贤说。
搭平台让交流常态化
此次到西安演出,福建京剧院派出了106人的强大阵容,将带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及文武戏兼长的《白蛇传》呈现给广大西安观众。这次活动也是天津京剧院、福建京剧院、陕西省京剧院于2017年1月在西安正式结成“兄弟院团”、签署合作协议的具体实践之一。三家院团互为“东道主”,为远道而来的“兄弟”提供包括住宿、市场宣发在内的便利服务。
“兄弟院团间的互动交流,不但能更好地服务观众,也会让传统戏曲的魅力进一步彰显。”陕西省京剧院院长白云生表示,两家京剧院团除了在演员表演技能方面的相互学习外,陕西省京剧院还要积极学习沿海城市的院团发展观念,特别是开拓市场、剧目运营以及结合市场创新剧目等内容。“福建与陕西大约相隔1800公里,一东南、一西北,这也造就了两家院团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金于贤表示,两家院团通过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为演员间的相互学习、剧院管理方面的相互借鉴搭建了平台,同时有利于剧目的进一步打磨提升,有利于各自的京剧文化“走出去”。
除戏曲兄弟院团自建平台外,在《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也积极搭建平台,让戏曲融入当代社会。“我们通过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现代文化艺术节等大型艺术活动,推动戏剧精品创作生产,扩大戏曲艺术的影响力。”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的工作人员说。(驻陕西记者 秦毅)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